標題背景圖   109 學年度第1學期國中國文領域工作計畫

 臺北市109學年度精進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與課程品質整體推動計畫

國民教育輔導團國中國語文學習領域輔導小組

109學年度輔導工作計

壹、依據

一、 教育部補助直轄市縣()政府精進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與課程品質作業要點。

二、 臺北市109學年度精進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與課程品質整體推動計畫。

三、 臺北市109學年度國民教育輔導團整體團務計畫。

貳、工作目標

一、協助落實課程與教學政策,研發教學資源,辦理教師專業成長活動,以達成政策目標。

二、研發以學生為中心之教學模式,辦理增能研習,促進課堂改變及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三、發掘各校國語文教學表現優良教師,推廣其優良教學方法或事蹟,營造校際及校本之教師共學文化。

四、輔導各校建立教師合作團隊,活化學校國語文領域課程教學及協助學校發展亮點課程。

參、學年度工作重點

一、  課程教學發展

(一)重視課堂實踐,進行公開授課及觀課,示範創新教學策略及帶領現場教師研討反思。

(二)推廣「臺北市國中共同備課手冊」,透過亮點講堂強化各校領域備課社群運作。

(三)兼輔到校協作,偕同領域教師就低成就學生之學習需求進行分析,以共同備課方式,設計符應學生需求之課程內容,深化提問教學技巧,建立可行之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學習成就,引發學生學習動機。

(四)進行12年國教課程總綱及領域課程綱要之宣導與教學研究,並進行分區宣導及示例,協助教師理解政策及教學轉變之內涵。

(五)針對108課綱素養教學,研發教學模組,推廣閱讀理解素養教學。

二、教師專業成長

(一)協助培訓領域召集人,並辦理領召回流。

(二)辦理領域備課工作坊,培育領域備課人才。

(三)協助辦理領域種子教師研習或工作坊。

(四)協助辦理多元評量、差異化教學、補救教學、會考試題分析及其教學策略之運用等有效教學增能研習。

(五)持續探究多元評量方式及未來素養教學之命題。

(六)逐步充實酷客雲資源平台,未來建立線上共備社群,提供國中小教師教學資源、經驗分享與意見交流之平臺。

三、輔導員專業發展

(一)利用團務時間,持續強化輔導員學科專業知能,並轉化辦理輔導員增能研習或工作坊。

(二)辦理會考試題分析及其教學策略之研究,以協助減C之目標達成。

(三)辦理12年課程綱要總綱及領域課程綱要教學示例之研討。

(四)進行「國中國語文領域關鍵能力模組化課程」之研議與探究。

(五)參加國教署國民教育輔導團三階段人才培育認證及教育部、本市相關增能研習。

(六)指派新進人員參加本市「新進輔導員增能研習」。

(七)每學期至少辦理1次國中小輔導小組對話。

四、團務行政配合事項

(一)規劃輔導小組學年度輔導工作計畫(含行事曆)及公開授課時間表。

(二)建立團員基本資料。

(三)定期召開團務會議,紀錄留團備查。

(四)上傳各輔導小組輔導資訊至酷客雲資源平臺。

(五)提供教育部國教署各項訪視及視導資料。

(六)辦理專任輔導員推薦及兼任輔導員遴選事宜。

肆、推動策略及方式:

一、 小組會議及成長工作坊:

(一)團務時間為二個半天(週二、週四),週二以團員專業成長為主,週四以辦理教師研習,到校輔導及協助原校專業社群發展為主。

(二)定期召開小組會議及成長工作坊,推動教育局及教育部109學年度重要課程與教學政策、進行國語文教學研究、研發創新與教材研發及協助學校發展課程教學事項。

(三)輔導工作推展具完整脈絡思考,由增能轉化→推廣提昇→支持協助的工作推動,發展「典範轉移」、「行動實踐」及「校本落實」的輔導路徑。目標明確,並能結合精進計畫、地方政策及自我需求。

(四)鼓勵團員參與中央或本市教育專案研究,參加相關教學競賽、行動研究比賽等,精進教學並分享推廣研發心得。

二、 到校輔導

(一)結合國中共同研習時間,輔導並落實各校領域教師共同備課制度及營造良好專業社群文化。

(二)辦理兼任輔導員到校協作,協助學校領域教師分析學生學習評量表現,進行多元評量、差異化教學、補救教學等有效教學設計,以提升學生學力表現。

(三)利用輔導日提供學校教學專業諮詢與服務,並協助原校提升專業社群發展。

三、 辦理教師增能及專業成長活動,並融入相關重要政策工作。

(一)辦理各校國語文領域召集人、種子教師、素養教學示例、素養評量等有效教學增能研習。

(二)輔導員進行公開授課及觀課,落實課堂實踐,示範創新教學策略及帶領現場教師研討反思。

四、 積極協助經營酷課雲教學平台,提供相關輔導資訊及教學資源。

伍、預期效益

一、辦理主題涵蓋語文教學核心工作,如團員公開授課、文本探究與閱讀理解策略、政策轉化(多元評量、補救教學、差異化)等,並能整合語文教學與政策推動,落實至課堂實踐。

二、規畫多種型態輔導措施,如分區研討、教學演示、跨校備課工作坊、受邀演講分享及專任輔導員到校協作等方式,提供多主題的服務與協助。

三、建立各校領召培訓及回流機制,並收集意見、回饋及促進校本發展。

提供資源分享及諮詢服務平臺,提供教師多元的服務。

 
pic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