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791224
訂閱人數: 58171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603期 編輯群

發行人/丁亞雯局長
總編輯/鄭信一科長吳金盛主任
主編/陳素蘭校長
編輯/陳素蘭校長、何文正主任、徐秋婷組長、李黃寶主任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603期
 點閱次數: 865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3/4/19
pic   親近東南亞 多種語言免費學 pic
pic pic
pic pic
 每個禮拜二下午3點,陳治安從台中沙鹿宿舍出發,搭上統聯客運或區間車,2、3小時後抵達台北,連續8個星期從不間斷。促使他每周固定北上的是「五語+N學堂」的菲律賓文課。從晚間7點上到9點下課,若要當天來回,往往回到家都已深夜12點半了。

 曾擔任生態攝影師的陳治安喜歡自助旅行,去過菲律賓7次,透過網路知道「五語+N學堂」的免費東南亞語言課程,選擇最愛的菲律賓語,也從此認識了他口中,對學菲律賓文熱衷程度「很瘋狂」的一群同學。

菲語成生活一部分

 「我們同學求知欲很強,不怕唸錯。」陳治安說,教菲律賓語的鄭謀益老師是菲律賓華僑,上課很強調發音正確,錯了就立即糾正。老師先從簡單的單字著手,像蔬菜名稱、不同行業別等,上課內容生活化。鄭謀益老師不時在課堂間穿插菲律賓文化,學員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
除了課堂聽講,這群學員還在Facebook成立社團,將菲律賓相關的旅遊、語言、文化資訊放上社團。有同學形容:「整學期的課程下來,感覺菲律賓文化已經不再侷限於教室,走出課堂,走進我們的生活中。」

 泰文最夯 秒殺額滿

 放眼台灣,英文補習班滿街都是,若想學習東南亞語言,除了部分大學開設課程,一般民眾想學習的管道少之又少。《四方報》總編張正與「香港華僑陳就娣女士紀念中心」創辦人李三財在2012年10月創立「五語+N學堂」。原本只有越南、泰國、柬埔寨、印尼、菲律賓文,後來又增加緬甸與馬來文課程。馬來文更是台灣首創、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雖然不如日語或韓語熱門,但台灣仍有一群人關注東南亞文化,而且不在少數。「五語+N學堂」行政人員姚國秀說,創辦以來,已經開課到第8期,每一期開班4到5種語言。驚人的是,往往開課資訊一放上網路,不到幾天便招生額滿。特別是深受台灣人歡迎的泰文,一班15個名額,常常都是秒殺。她只能和手腳太慢的人說:「不好意思,下次請早。」

 報名請假 需先想清楚

 談到來上課的原因,學員們不約而同地說:「課程完全免費。」當初學堂訂定了特殊的報名規定:學員們得先繳交500字的「我為什麼想來上這門課」,讓同學想清楚自己上課的初衷,仔細考慮後再報名,才不會浪費資源。如果學員臨時有事無法前來,還得繳交50字無法上課的理由,曠課3堂就取消上課權利。

 開課至今,學堂曾遇過某些學員同時報名不同語言課,卻常缺席的情況。為了杜絕這種浪費,李三財從第8期更改規定,在8個星期的上課時段裡,學員只能報名一種班別,提供其他有心想學的人機會,也避免資源過度集中。

 儘管是免費課程,上課卻一點也不馬虎。「五語+N學堂」的授課老師不是當地人便是華僑。其中多位是《四方報》的新聞編譯,泰語課的吳巧儂、越南語課的阮舒婷,她們都是嫁來台灣多年的新住民,雖然過去沒有授課經驗,但用中文介紹母國文化對她們而言並非難事。

 勇敢站上台 外配變外師

 目前最夯的泰文課,4月中甫結束第3期。泰文老師吳巧儂上課活潑,課堂間笑語不斷,甚至有學員連續報名3期,堪稱死忠學生。吳巧儂說,當初張正找她擔任老師,她很惶恐,雖然曾兼職當一對一泰文家教老師,但開班授課還是頭一遭。她說:「有些人當過台幹,本來就會講一點點泰文,有些人連『sawadika』都不知道是打招呼,程度差這麼多,要怎麼教?」

 她回想在台灣念夜補校時,自己喜歡的老師上課的方式。「有說有笑比較有精神,我喜歡有互動才不會無聊。」她說,以前的國語老師為了趕課,課本都用唸的,同學都在打瞌睡。她寧願和學生多互動,和學生就講義對話一問一答,發音錯誤也能立即糾正。

 為了備課,她參考坊間的泰文教材,依照初階班、進階班程度不同,自己編對話、打字、翻譯。課程內容包括時間、食物、交通;初階班搭配簡單對話,初階班編入去泰國玩會用到的對話,像參觀浴佛廟、四面佛、搭車、搭捷運。

 「備課很花時間。」禮拜天晚上,她會先想下個禮拜的上課內容,編好講義,請先生幫忙檢查中文,她再檢查泰文。第一期上課時,她甚至用手機先錄好上課內容,讓學員回家反覆聽發音。「讓學生可以模仿我的發音,跟著唸,我想做到這一點。」

 儘管有學員重複報名上課,她也不擔心課程內容重複,因為每一期上課內容不盡相同,第一堂課,吳巧儂會先和學生溝通,想直接學對話還是從注音符號開始讀。第一期學員傾向學習簡單對話,第二期學員則按部就班從注音、韻母、聲調學起。
泰文課第三期學員陳玟成便說,儘管台灣還有其他地方開泰文課,但「五語+N學堂」的泰文老師是本地人,發音最正確。曾任泰國工廠台幹兩年的他,原本靠著羅馬拼音和泰國同事學了一點基礎泰文,常被說發音不夠正確,而泰語發音可能聽起來類似,意思卻天差地遠。後來知道「五語+N學堂」開班,決心來這裡認字,「以沒有負擔的方式上課。」他認為這裡的上課步調輕鬆,但老師很有耐心,尊重同學不同程度授課。「來這裡最大的收穫是認識字母。」

 在「五語+N學堂」上課的學員,許多人都曾是派駐東南亞工廠的台幹,耳濡目染逐漸對當地文化產生興趣。有學員反映,來這裡上課後,學了基礎會話,和在台灣工作的東南亞勞工交上朋友。上菲律賓語課的蔣同學就說,會了菲律賓語,和家教學生、鄰居老奶奶家的外傭都成了朋友。「菲律賓對我而言,不再只是地圖上的某個國家,而是常在我生活周遭出現的異國文化。」

 師生教學相長

 不僅學員有收穫,授課老師也大有斬獲。越南語老師楊玉鶯是越南第三代華人,10幾年前來暨南大學唸書,就讀暨大東南亞研究所時,認識學長張正,畢業後輾轉進入《四方報》擔任翻譯。笑說自己上課方式「很亂」的楊玉鶯,一開始也因從未教過越南文而惶恐,幸好學生們「很好學、很敢問,互動很好,就像朋友交流。」

 她笑說,如果單純照著講義教會很無聊,學生們會就上課內容不停發問,「每次解釋東西,都像挖一個洞讓自己跳下去,同學一直問,逼我再去找更多內容教他們。」某些去過越南的學員,也會在課堂問她越南的流行語和當地人才知道的譬喻。

 她舉例,有一次某個男學員對越南朋友說:「晚上要去吃河粉。」沒想到他朋友聽了曖昧地笑,卻不告訴他原因。他問了楊玉鶯才知道,原來在越南「河粉」又有「小三」的意思,「老婆是飯,小三是河粉;飯吃膩了就會去找河粉來吃。」晚上去吃河粉,又有晚上會小三的意思,如此不同的文化差異,上課趣味橫生。

 楊玉鶯說,雖然自己是華人,卻從未看輕越南文化,當了越南語老師後,讓她對自己是越南人的身分更覺驕傲。吳巧儂也說,自己從未當過老師,能夠藉由「五語+N學堂」勇敢站在大家面前,「很開心可以和大家分享,很多人想學泰文,他們學到東西,我也得到成就感。」

【黃文鈴報導】
附檔: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