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799368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797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陳素慧科長楊淑妃主任
主編/蔡舒文校長
編輯/蔡舒文校長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797期
 點閱次數: 307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7/1/4 國語日報
pic   高成績低自信? 社會文化影響自我評價 pic
pic pic
pic pic
文/危芷芬(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IEA)日前公布二○一五年「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結果。本次調查共有全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參與,我國國小四年級和國中八年級學生的表現皆名列前茅。
   在此耀眼的成績之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國小四年級生對科學抱有熱情,國小四年級生對數學、國中八年級生對數學及科學都顯得興趣缺缺,而且欠缺自信。上述結果與過去幾次TIMSS調查大致相同。
   許多教育專家由教學法、教材等層面,探討臺灣學生的「高成就、低興趣」現象,或許同樣重要的,是國中、國小學生學習的心理層面及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

社會主流想法(1)
學業表現=角色義務
 歷史上的科舉制度,鼓勵學子追求功成名就,這不僅是個人前途所繫,更是光宗耀祖、彰顯孝道的重要方式。儘管今天的臺灣社會已經融入許多西方思潮,萬千學子的學業成就依舊是教師、家長和學生心目中的首要之務。究竟得到好成績為何如此重要呢?
 學業成績承載了家長對孩子的殷殷期勉,教師對學生的深切企盼,又是整體社會高度重視的目標。在追求學業成就的過程裡,親子雙方都背負了重要的角色義務。家長盡力提供子女舒適的生活環境,以及豐富的教育資源,期待子女能夠在教育的階梯上步步高升,未來事業有成,如此才算是自己善盡教養之責。

社會主流想法(2)
成績出色=善盡孝道
 子女致力於學業,不僅是為了實現自己的能力,也為了達成父母的期許。優秀的學業表現,一方面為自己帶來成就感,也讓雙親感到寬慰。
 固然有些學生原本就對數學、自然科抱持興趣,然而他們可能並非完全基於自由選擇而研讀這些科目。由於追求學業成就構成子女對父母的角色義務,也就是實踐孝道的途徑,他們即使成績不佳也無法輕言放棄。未能達成家長的期待帶來難過、自責等負面情緒,促使子女繼續嘗試追求好成績。
 就算是成績優秀的學生,也未必令人滿意;在學業的階梯上,還有更高的目標等著他們。當學業表現被視為孩子的義務,表示成績優秀是理所當然,不一定能獲得稱讚或鼓勵;相反的,成績不佳,則表示學生未盡到自己的責任,較可能被責備或處罰。儘管臺灣學生的數學表現優於大多數外國學生,從主觀感受上來說,他們對自己仍然不夠滿意。

社會主流想法(3)
熱門科系=功成名就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家長的心願,也造成學業領域激烈競爭。
 其他成就目標,或許並不像學業那樣,與具有社會聲望的職業有密切關聯,因此多數學生集中全力爭取名校或熱門科系的少數名額,將它們視為未來功成名就的預測指標。近年來大學採取多元入學方案,原意是讓高中畢業生針對自己專長,選擇最有利的方式。
 然而,從家長和學生的角度來看,多元入學意指升學管道增多。想要進入好學校,就要嘗試所有途徑。無怪乎,升學壓力不減反增。

共建新思維
自我實現=行行出狀元
 西方文化重視潛能發揮、多元智能的觀點,確實帶來一些改變。吳寶春、吳季剛的成功實例,重新喚起「行行出狀元」的可能性。
 自我探索、生涯規畫等課程或輔導活動,在校園裡行之有年。西方心理學的自我實現如今已成為大眾琅琅上口的詞彙,但是學生承受的社會期許仍在。
 當我們的社會構築起多元成就金字塔,以同樣態度接受並鼓勵包含學業及藝能在內的全方位潛能發展;當家長願意陪伴孩子經歷自我認識後的生涯定向,用支持代替要求,或許年輕一代可以結合能力、興趣及價值觀,成就自己璀璨的前途。

 本文之概念架構來自下列研究團隊的共同成果: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符碧真教授及王秀槐教授;國立清華大學學習科學研究所陳舜文副教授;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危芷芬副教授。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