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21191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800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陳素慧科長楊淑妃主任
主編/鄭福來校長
編輯/鄭福來校長、林光媚主任、阮韻璇主任、劉智豪主任、高美莉主任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800期
 點閱次數: 245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7/1/31 教育部電子報
pic   創新活化教學 精進學生學習計畫有成 pic
pic pic
pic pic

  提升教師教學效果、增進學生學習表現,教育部大力推動「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精進計畫」,已經累積不少豐碩成果。為了進一步擴散計畫成效,教育部日前舉辦成果發表會,作為經驗交流與分享的平臺,透過互相砥礪,不斷朝12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適性揚才」與「成就每一個孩子」的理念前進。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老師扮演關鍵角色,學校或教育部應該攜手建立支援系統,落實創新教學與精進學生學習的核心教育工作。

  「看見每一位孩子進步」!以學生學習需求及適性發展為主軸,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教署)推動「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精進計畫」1年多來,在有效教學及創新課程方面終於開花結果。23日舉辦的成果發表會上,許多子計畫的執行團隊與現場教育夥伴齊聚一堂,分享並交流教學策略,藉此激發教師更多的思考與活力,一起為學生的有效學習與多元能力發展盡一份心力。

以學生為學習主體 教學需要不斷精進

  潘文忠表示,教育最核心的重要工作,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看見每個孩子的進步,其中教師扮演特別關鍵的角色。教育部過去7、8個月來,許多政策的思考,都是為了落實這個目的,無論學校或教育部,首要目標都是建立支援學生學習的系統,此次精進計畫底下的40個子計畫,同樣也是聚焦在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希望奠基學生的工具學科學習,同時促進老師教學可以不斷創新。

  精進計畫中,不只是老師的教學方法推陳出新,更能看見學生獲得更多實作機會。潘文忠表示,有別於過去老師教多少、學生學多少,實作是學習的關鍵,唯有自己動手做,才能發現自己不懂的問題,問題一旦產生,便會想要用盡各種方法克服,蒐集各方資料來解疑,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潘文忠認為,透過實作參與發現無限的問題,也帶來無限的可能,精進計畫有效促成學生學習,希望未來可以逐步擴展。

  回顧12年國民基本教育過去幾年的推動情形,潘文忠發現,為了有效引導學生學習,許多熱血老師不斷精進自己的教學,透過同儕間的經驗分享,一步一步往前邁進,而在教育現場,確實也看見孩子進步的可能性。對此,潘文忠表示,臺灣教育已然勾勒出另一片的新風景,教育部會持續鼓勵更多老師組成專業社群,促進教學方法、班級經營以及各方面專業知能的發展。

  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精進計畫,包含3項方案、4個面向及8個構面,具體推動40項子計畫,以創新、扎根為出發點,走進教育現場帶領老師活化教學,帶動學生「樂」學。計畫推動至今,已經逐漸改變教學樣貌,突破傳統教學方式。

兼顧在地多元 孩子快樂學英文

  讓孩子不只愛上英文,還有勇氣來說英文!大專英「樂」夏令營計畫,每年招募大學志工,進行在地化與客製化教學。105年,志工就帶領學生一起前往屏東縣玉田國小,學做餛飩跟冰淇淋,同時學習當地特色小吃的英文,到附近街道買飲料也都用英語溝通,教孩子敢於開口說英文,加深孩子的學習印象及興趣。

  今年邁入第4年的大專英「樂」夏令營計畫,每年服務20至30所的偏鄉學校。計畫主持人、東華大學英美系教授嚴愛群表示,趁著暑假期間,號召一群英文精英,出隊行腳偏鄉,與當地學校的正式老師合作,主要是提供在地化及多元化的英文教學方式,加強學童在正式課程方面的學習。

  玉田國小英文老師黃慧麗相信,透過五感來學習,最能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容易學會如何使用。於是,玉田國小從日常生活出發,從特色美食開展相關的英語教學計畫發想,然後帶領臺中教育大學學生志工一起討論、設計在地化的特色課程,再到夏令營的舉辦,教學現場的學生因此而受惠不少。

  另一方面,嚴愛群也提到,大學生在第一線有在地教師的指導,有助於在平日埋首於第二手資料之外,補充吸收更多現場的實際體驗,等到學生回到大學課堂,自然可以增加討論的豐富度,達到師資培育的效果。

推動創新自造 學習從生活需求開始

  推廣創新自造教育一直是這幾年教育部的重點工作,國教署也委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承接國民中小學自造教育輔導中心,推出「創新自造教育」計畫。計畫主持人朱耀銘指出,學習的重點在於需求與實用,就像自己從小到大英文都表現不理想,但為了要出國念書,所以開始努力學習。

  朱耀銘表示,透過自造教育,要給學生嘗試做的機會。過程中,學生會找到需求,跟生活產生連結,進而利用科技滿足人類的需求,而科技正好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舉例來說,參與創新自造教育計畫的高雄市中山國中,就有一名學生因為從需求出發,成功做出得獎的作品,建立自己的信心。

  目前就讀國3的陳俊廷,曾一度誤入歧途,但在校長田佳立的循循善誘之下,陪同孩子討論,甚至一起動手創作,成功激發學生的資訊應用的潛能,意外翻轉孩子的人生。陳俊廷說:「有一天我躺在床上,不想爬起來把手機拿去充電,所以我就設計了一個智慧插座。」雖然是出於懶惰的動機,但也讓他嘗試各種方法,最後成功設計出一款作品,在許多展賽當中取得佳績。

  去年年底,中山國中成為高雄市第1個自造教育示範中心,取名「life maker」。有了更充足的資源,能讓更多學生獲得嘗試的機會。中山國中希望,學生的學習從生活出發,幫孩子找到自信,在實現創意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得到成就感跟自信,而各式各樣能力的孩子一旦獲得自信,未來都會是國家的棟樑。

活化課程與教學 打造學校在地特色

  另外,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授方志華與屏東縣餉潭國小校長林秀英,也一同分享如何推動活化課程與教學、將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的過程,甚至推動社區共學,讓學校有能力撐起一個社區。

  推動教師專業教學活化方案,牽涉範圍廣泛,精進教學與教具的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的學習可以變得更主動。方志華認為,配合12國教上路,全臺各地都需要更多的支援,才能在教學上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目標。

  教師專業教學活化方案主要分成兩部分。首先是在國民中學推動校本課程,催生在地化的課程,其中包括由國中自己提出具有在地特色的活化方案,目前有116校正在進行;另外在偏鄉部份,考量到資源有限、教師專業進修不足等困難,特地引入外來的專業資源,由大學跟中小學手牽手,幫助偏鄉教育發展,這部分則有77所小學與8所國中參加。

  參與活化課程與教學計畫的屏東餉潭國小,學生的家庭多半經濟條件不佳,父母外出工作,弱勢學童比例偏高。然而,因為位處大武山山腳,自然環境與地理位置都相對優越,富饒的生態環境提供了極佳的學習舞臺。

  因為生態資源豐富,餉潭國小開設生物多樣性課程,帶領學生認識外來種動植物,由老師帶著學生探究紀錄領角鶚、夜行性蜘蛛及亞洲錦蛙等習性,同時也認識南洋杉、繁星花以及多種外來植物所一同共築的多元生態環境。

  校長林秀英表示,餉潭國小由淺入深的漸進式教學課程設計,從初步導覽校園動植物,到讓學生透過五感具體描述、聯想,再到口述發表,培養學生主動嘗試、主動學習的習慣。此外,學校還開設樂齡導覽呼叫貓頭鷹、芒果青、手工編織等課程,推出假日學習的「理念遊學」,讓學生結合社區,接待參訪餉潭的外來遊客。未來,餉潭國小希望以生活為核心,提供孩子豐富的生活學習經驗,並且幫助孩子在地尋根,培養多元文化認同,同時深化在地的平埔文化特色。

  更多有關教師專業教學活化方案的資訊,可前往臉書專頁「攜手桃花源」(https://www.facebook.com/Handinhandwonderland)做進一步瞭解。

轉變學習型態 激發教學活力

  林騰蛟表示,臺灣自103年開始實施12年國民基本教育,根本工作之一就是促進老師有效教學、做好學生適性輔導、引導學生進行多元評量以及做好差異化教學與補救教學。

  林騰蛟表示,2017年是邁向新學習型態的1年,國教署會積極推動精進計畫,為學生的工具學科奠基,在學習上獲得有效的支持,而在教師專業增能的面向上,提供學生主動並且樂於學習的環境,提升教育的品質與發展。精進計畫實施1年多來,已經看見教育現場的教學活力,這些豐碩成果,都是未來的教育希望。

  12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自發、互動、共好」,教育部將以更貼近教育現場思維,除了透過交流平臺,期待匯集更多專長學者及國中小教育夥伴的實務經驗,在未來能夠研擬更符應教育趨勢、學生學習需求計畫策略,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快樂學習」。
附檔: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