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10082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802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陳素慧科長楊淑妃主任
主編/江啟昱 校長
編輯/黃明秀老師、江啟昱校長、李文英主任、李成華老師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802期
 點閱次數: 1176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7/2/13
pic   奇妙又多樣趣味的金花蟲 【文/李雪 解說員培訓講師】 pic
pic pic
pic
主題圖片
胎生的中華大紅金花蟲
主題圖片
白水毛螢金花蟲的幼蟲鑽洞潛莖棲息
主題圖片
黃守瓜、黑守瓜取食營養好吃的絲瓜花瓣
pic
 您是否常常在山區或菜園的植物葉片上看到或拍到閃爍著豔麗光澤的小昆蟲呢?然後翻遍手中所有的昆蟲書籍,卻還是有叫不出名字的昆蟲?
 
 金花蟲是台灣常可見到的鞘翅目昆蟲,牠們不但廣泛分布,且種類數量多,生態習性也很多樣。這些體色豔麗、造型奇特的可愛昆蟲就生活在你我週遭,舉凡在山區、海濱、公園、菜園、埤塘生態池等,只要稍加留意不難發現牠們美麗的身影。

  目前全世界已知的金花蟲種類約有35,000多種,根據文獻記載台灣的金花蟲科種類約有220屬705種。金花蟲又稱為「負泥蟲」,在大陸地區稱為「葉甲」,英文俗名為 "Leaf beetles"。金花蟲在分類上的地位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鞘翅目→多食亞目→ 金花蟲總科→金花蟲科,幼蟲與成蟲皆以咀嚼式口器取食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等組織,部分的鐵甲蟲、葉蚤及龜金花蟲的幼蟲以潛葉為食,並且在葉面上留下一道道彎彎曲曲像迷宮般的美麗紋路;猿金花蟲和少部分的葉蚤、螢金花蟲的幼蟲吃植物的根部;筒金花蟲、長筒金花蟲的初齡幼蟲吃地面上的枯葉。金花蟲的生態習性實在是非常有趣,值得我們仔細觀察和紀錄!!

  【金花蟲的生態習性】
  成蟲體型大多為橢圓形、半卵圓形至圓形,擁有豔麗金屬光澤的體色,也有外型奇特的鐵甲蟲,部分體背光滑無毛,有些種類鞘翅具毛;觸角大多為9~11節,頭部向前突出或深藏於前胸之下;翅鞘覆蓋腹部,腳短小,跗節四節。金花蟲為植食性昆蟲,常是經濟作物上的重要害蟲,嚴重時會將整棵植物的葉片取食殆盡,往往造成植株的死亡。雌蟲通常產卵於植物之葉片、莖部組織或接近寄主植物的泥土中;孵化後的幼蟲即取食葉片或蛀食莖部或潛食葉肉或啃食根部(猿金花蟲、水金花蟲及部份的螢金花蟲);老熟幼蟲會在植物葉片上或鑽土築蛹室化蛹。金花蟲科的幼蟲身體長圓筒形與鱗翅目較相似,但本科的幼蟲無腹足、尾足,頭頂無傍額片。

  【外觀長得很像金花蟲的昆蟲】
  金花蟲是一群中小型的昆蟲,體長約1.0mm ~16mm,成蟲的跗節共有五節,但第四節通常退化而緊連在第五節基部,因此可見跗節為四節。天牛也具有這個特徵,有些天牛外觀長得很像金花蟲,但天牛的複眼內緣凹陷呈腎形,以此可做為辨識的依據。瓢蟲的跗節只有三節(3-3-3),觸角短小。擬(偽)金花蟲(5-5-4)、擬步行蟲(5-5-4)、擬天牛(5-5-4)、細花螢(5-5-5)、菊虎(5-5-5)等,牠們在外觀上看起來都很像金花蟲,但仔細看身體上的特徵還是明顯不同。

  【胎生的金花蟲】
  中華大紅金花蟲的成蟲及幼蟲均以蘿摩科有毒植物臺灣牛嬭菜、歐蔓、薄葉牛皮消為食,成蟲主要發生於春夏季,本種為罕見之胎生金花蟲。雌蟲直接產下幼蟲,每胎產約17~20隻。初生幼蟲群聚,體色由白轉至紅色,僅吃母體生產時,所排出之白色果凍狀物質,直到幼蟲蛻皮轉為二齡後,才開始取食葉片;進食前,幼蟲先咬斷葉脈,先讓白色有毒汁液流出後才啃食葉片,此種取食行為跟大絹斑蝶(青斑蝶)的幼蟲很相似;幼蟲共四齡,老熟幼蟲於土中築蛹室化蛹。

  【菜園裡的金花蟲】
  菜園裡有幾種金花蟲都是農作物上的常客,例如:黃條葉蚤、甘藍金花蟲、甘藷猿金花蟲、甘藷龜金花蟲、金盾圓龜金花蟲、大黑星龜金花蟲,成蟲取食甘藍菜、空心菜、小白菜、青江菜、芥菜、地瓜葉等植物葉片。黑條麥螢金花蟲取食紅豆、鵲豆、四季豆種子及其葉片。黃守瓜、黑守瓜以絲瓜、瓠瓜、南瓜葉片為食,也取食營養好吃的花瓣。

  【利用生物防治法】
  長梗滿天星是一種具有侵略性的雜草,原產於南美洲巴西,當時已蔓延到北美、中國大陸、台灣及澳洲,後來美國及中國陸續引進雙條長葉蚤來防治。成蟲以長梗滿天星的葉片為食,動作敏捷、善於短距離的飛行,但跳躍能力比其他葉蚤為差;雙條長葉蚤主要發生於春夏季,雌蟲產卵於植株嫩葉,產卵約36~40粒,卵粒呈乳黃色長膠囊狀緊密整齊地排列著。幼蟲共三齡,初齡幼蟲群聚啃食嫩葉,老熟幼蟲沿著植株以大顎挖洞潛入莖部化蛹;羽化後的成蟲,會沿著原洞口鑽出。

  【和寄主共同演化的金花蟲】
  呂宋莢蒾、紅子莢蒾是屬於冬落葉的樹種,白水毛螢金花蟲的成蟲及幼蟲以莢蒾屬的葉片為食。秋天時,雌蟲在寄主植物的小枝條上產卵,等到隔年春天莢蒾長嫩芽時,孵化的一齡幼蟲即取食嫩葉,而後鑽洞潛入莖部中棲息;老熟幼蟲不再鑽洞以葉片為食,前蛹期鑽土築蛹室化蛹。

  【晝伏夜出的金花蟲】
  夜行性的金花蟲有艾草銅金花蟲、縱條銅金花蟲、紅褐銅金花蟲、地螢金花蟲屬、薩拉螢金花蟲屬,由於成蟲後翅退化無法飛行,在傍晚天黑時,會爬上葉片或葉背活動,遇到干擾驚嚇時,會縮足自葉片上掉落「假死」。

  【危害水稻的金花蟲】
  稻負泥蟲以水稻、茭白、粟、李氏禾的葉片為食,食痕呈條狀痕跡;雌蟲產卵於葉片,幼蟲會堆積糞泥於體背,老熟幼蟲於葉上吐白色泡沫化蛹。另一種稻鐵甲蟲以多種禾本科植物的葉片為食,食痕呈條狀白痕;雌蟲產卵於葉背,孵化的幼蟲潛食葉肉,老熟幼蟲於葉內化蛹。在1950年以前被列為臺灣水稻五大害蟲之一,發生期伴隨作物耕種時間出現,後來稻田因使用農藥導致這類金花蟲數量逐漸減少。

  【有故事性的金花蟲】
  細腳水金花蟲學名的來源:發現本種的地點是在太魯閣族人的傳統獵場,從瑞穗林道進入,地理位置屬於卓溪鄉及萬榮鄉的交界,原住民稱當地"Lusow"。因為以前有一位原住民叫"Lusow"(音譯:魯紹),他在打獵時失蹤,為了紀念此事件及地名,因此種名取”lusow”為名。

參考資料:台灣產金花蟲科圖誌1、2、3冊
附檔:
1: 奇妙又多樣趣味的金花蟲 大小: 45 KB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