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05665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811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陳素慧科長楊淑妃主任
主編/江啟昱 校長
編輯/黃明秀老師、江啟昱校長、李文英主任、李成華老師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811期
 點閱次數: 222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7/4/13 科學人雜誌網站
pic   靈魂之窗:張目使敬畏,瞇眼示心機 pic
pic pic
pic pic
 達爾文論述人類和動物的情緒表達,指出眼睛活動所展示的社會涵義,就是人類交流的演化結果,確是真知灼見。

 三月初,寒冬未盡,我從台灣搭機,飛往德國的法蘭克福,停留一個半小時後,轉機前往此行的目的地薩爾斯堡,參加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的新院士授證典禮。去年第一次獲得提名,很幸運也很光榮的,被選為醫學組的院士,在認知神經科學研究上耕耘多年,跨越領域、整合不同語文的閱讀歷程建構,提出在腦神經的運作迴路中,同中有異卻又異裡存同的理論能得到肯定,我當然很開心,興奮得睡不著覺。由機窗俯視大地,整個阿爾卑斯山脈,白茫茫一片雪地,在陽光照映下,閃閃發亮;山腳下丘陵地面,卻又是綠茵滿佈。我好像看見了年輕的修女瑪莉亞奔走在草原上的倩影,也似乎聽見她那響亮的歌聲在群山間迴盪,美妙的「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電影譯名「真善美」)傳唱著曲折動人的人間故事。我輕輕舉起一杯奧地利白酒,含一口在嘴裡,陶醉了! 

 薩爾斯堡依山傍水,是個非常美麗的城市。古時鹽城的繁華景致,依然風韻猶存,平實肅穆的教堂,仍舊是人們生活的核心,由山上的古堡可以看到舊城和新市的交流,更可一覽鄰近翠綠的草原和遠處長年白頭的高山峻嶺;吸一口氣,清新的空氣滿溢心胸,真是舒服,猶如人間仙境。也許真是地靈人傑,才會有莫札特這位曠世的音樂家在此誕生和成長。 

 授證典禮在薩爾斯堡大學的國際會議廳舉行,這是座古典優雅的大樓,禮堂有新穎的音響和投影設備,仰頭卻可見大型的歷史古畫,四面牆壁上也掛滿了著名藝術家的宗教畫。主台前端排列著20多面不同國家的國旗,我一眼就看到熟悉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當大螢幕打出我的名字,名字後方標明台灣,看到國旗和TAIWAN字幕,我感到非常驕傲。由院長恩格(Felix Unger)博士手中接下證書的那一瞬間,我彷彿又聽到瑪莉亞修女的歌聲。是的,在樂音的鼓舞中,科學所追求的不就是真、善、美的智慧之知嗎? 

 典禮結束後,我和同是醫學組的新科院士在品嚐聞名於世的奧地利咖啡和甜點的輕鬆氣氛下,聊起了彼此的研究,他們大都是醫學院的教授和醫生,對我這個來自亞洲又是社會科學領域的醫學院士充滿好奇。我簡要說明我的研究,由教育歷程和學習與記憶,到文字閱讀如何影響腦神經迴路的重組,並由失讀症成因的追尋、診斷和治療,探討語言演化和文字演變對人類文明的衝擊,最後對這群醫學院士們說了兩個拉丁文字:para limes。他們是聰明人,一聽就懂這兩個字所意涵的「beyond boundaries」(超越界限),伸出大拇指,眨了眨眼,心領神會的笑了! 

 步出大禮堂前,我仔細端詳手中的證書,看見我的名字寫成了OVIDIUM TZENG,來自TAIPEHENSEM,心裡感到非常溫暖,再次回望天花板上的古典宗教畫,好多天使飛躍四周,笑嘻嘻的為人間祝福。老天獨厚於我,讓一位非歐裔、非歐洲大學出身的科學家,得以登上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的學術殿堂,怎麼不是奇蹟?! 

 離開薩爾斯堡的學院總部,來到了維也納,準備搭機回家,趁著空檔,就去拜會一座長久以來我一直想去的修道院,一償宿願。不是為了宗教禮拜,而是去看看那從12世紀就設立的圖書館。梅爾克修道院(Stift Melk)在距離維也納約一小時車程的小鎮上,建造於1089年,屬於本篤會修道院,雄偉華麗的巴洛克建築聳立在山岩上,俯瞰著多瑙河,遠望阿爾卑斯山脈。教堂內金碧輝煌,聖壇上擁有舉世獨有的彼得和保羅全金雕像,更有精美壁畫,令人歎為觀止! 

 但當我走進藏書的房間時,才真是嚇了一跳。三層樓的四面牆壁上都是書架,中古世紀以來所收集的第一版書,整整齊齊擺在架上,目前只開放兩大間,不過有興趣的學者可以申請住宿和借書證,就能到其他藏書庫更深入的閱讀和研究。書,是人類智慧的集結,更是心靈的所在,跨時空的文明,唯有經過作者的反省和筆觸,才能完成真正具有時代意義的解說,才得以永留人間成為經典! 

 在維也納機場,準備返台的路上,我眼前浮現的都是那一排排的書,不知道裡面藏有哪些智慧,不由得感激那些長年久居在修道院的修士,靠著他們不眠不休的抄寫和整理,才能保存先人的智慧,啟發我們對未來世界的想像。也許有生之年,再來好好瀏覽一番!以古鑑今探未來,正是科學家的責任。

 我正靜靜思考,忽然被鄰座的吵鬧聲驚醒,原來是一對母女正為買不買機場紀念品而鬥嘴。年輕的媽媽表情十足,威嚇、哄騙、求安靜、分散注意力等各項策略都用上了,不但講話的聲音忽高忽低,時軟時硬,一雙大眼睛也配合聲音的變化,時而張大,威嚇意味濃厚,時而瞇起,搭配循循善誘的語詞,時而眨眼,好似理解與同情,時而又四處張望,引導小孩的注意力往別處去,然後停頓不語時,把眼睛越擠越小,幾乎成了一條線,好像心中有計謀似的。 

 我靜坐一旁,注視著那美目倩兮、活靈活現的表演,感到興味十足。那眼睛張大或縮小的形象,對觀察者而言,代表著很清楚的社會涵義。張大眼睛,就是要使人敬畏,不正是張飛那位莽將軍的專長嗎?當眼睛縮小,瞇眼看人時,不也就是告訴對方,心中正醞釀著千計萬謀嗎?美國總統川普睜眼說瞎話時,喜歡用又大又凸的眼神來嚇人;而所有政府的發言人,總是瞇著眼回答記者的問話,不讓別人一眼看穿心中的想法。如果再用斜眼看人,那歧視的意味就很清楚,不必言喻了!達爾文在論述人類和動物的情緒表現時,指出人類眼睛活動大小對比所展示的社會意涵,其實就是人際交流的演化結果。這位年輕媽媽用眼睛變化發出不同的社會訊號,實在是達爾文理論的最佳見證! 

 最近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德分校和康乃爾大學的兩位心理系教授就針對眼睛與各種複雜情緒的關係做了很有趣的研究,他們操控眼睛的大小變化,如精算眉毛角度和上下眼眶的距離,眉毛弧度和眼睛的距離,以及眼角、鼻梁和眼睛下方的皺紋等等差異(如上圖),讓大學生凝視這些不同向度整合出來的圖像,去評定它們所表達的社會訊號是使人敬畏或令人討厭。結果顯示大學生確實能從眼睛的變化中,揣摩出所發出的社會訊號。 

 這兩位心理學家做了進一步的實驗,把這些眼睛圖像搭配下半部帶有不同表情的臉,讓另一群大學生做同樣社會訊息的偵測,結果也是和前一個實驗一樣。最有趣的是即使臉的下半部表情和眼睛發出的訊息是相互矛盾的,受試者也都會以眼睛的訊號為重,而不去理會臉部其他部位的不吻合訊號。都說眼睛是靈魂之窗,真是一語中的! 

 上了飛機,找到自己的座位,利用上洗手間的機會,在走道上繞了一圈,仔細觀測乘客的眼睛和表情,忽然發現,我好像可以讀出他們心靈的狀態,成了神算子了。但做科學的,最好還是安份為上也!

【撰文/曾志朗】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7 年第 182 期 04 月號】
附檔: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