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07007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812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陳素慧科長楊淑妃主任
主編/江啟昱 校長
編輯/黃明秀老師、江啟昱校長、李文英主任、李成華老師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812期
 點閱次數: 789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7/4/21
pic   「學習」是為自己的成長【文/黃明秀 臺北市教育e週報編輯】 pic
pic pic
pic pic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各級學校的門口懸掛巨型跑馬燈看板,隨時閃爍著各項優勝名單,看似表揚鼓勵努力獲勝的學生,聚焦優勝者給他們掌聲,我卻隱隱擔憂:沒有獲勝得獎的孩子怎麼辦?過度強調「勝利」「得獎」,絕非教育的本質。最近閱讀楊照的「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更有感觸。

 楊照的女兒李其叡在台灣歷經層層嚴格關卡,終於進入國中音樂班就讀,卻發現「音樂班裡少有人對音樂有興趣」,在台灣學音樂,好像有一種風氣,就是參加比賽比排名,但李其叡覺得學音樂不是為名次,她喜歡上台表演,感受到觀眾的關注,讓她有成就感。但是「一路排下來的考試,人活著好像只為了音樂班升學考試這件事」,李其叡考慮離開台灣,國二下學期,憑著實力考上德國漢諾威音樂院。

 離開台灣,才真正面臨挑戰,初到德國,聽不懂德文,加上遠離台灣,又交不到新朋友,讓她沮喪焦慮。每天要和陌生環境、新語言奮鬥,負面情緒與思鄉情懷隨時湧現,她很想逃回父母的呵護。不過她咬著牙告訴自己,「即便在異鄉的生活掙扎如此真切深刻,但至少是自己的選擇,比留在台灣考試好。」相對於在台灣考試那種「被集體安排、集體強制的」痛苦,她在德國面臨的痛苦是「自己」的。即便充滿無力感與壓力,是自己選擇承擔的,這才是「生活」,德國的第一堂震撼課,就是「自己選擇,承擔的力量才會更大。」

 「成為自己的主人」是李其叡在德國的第二堂震撼課。老師、同學並未因她是外籍學生而給與特殊待遇,也沒有人為了她特別放慢講話速度,更不會特別對她噓寒問暖。一開始她覺得德國人冷漠、沒有人情味。慢慢才發現台灣和德國不同的國情與價值觀。德國人相信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對自己有自信,照顧好自己,對自己負責,不受別人影響。隨意助人可能傷及別人的自尊,因為對人的尊重,「不該視別人為無助的弱者」,他們相信每個人可以、也應該自己決定需不需要協助?或需要怎樣的協助?並以自己覺得可行而不尷尬的方式提出,其他人都樂意出手幫忙。

 李其叡進而觀察到台灣和德國的教育方式極大不同:「學習沒有上下課之分,意見沒有高下之別。」德國中學上課時間比台灣少,卻安排更多課程,學生的學習不局限於校內,學習的內容,也不是學校、老師、課本單向傳授,訓練學生獨立思考,重視個人意見的發表,上課時師生花很多時間討論互動,發言頻率和內容是評量的依據之一,甚至老師說話,學生也可插嘴提出反駁,不會被責備。學生學習過程中,學校不時提供協助與檢驗,整個教育體系致力於培養學生自我摸索與自我學習能力,學生視「學習」為一輩子的事。

 透過李其叡的德國經驗,檢視台灣的教育,過度強調結果,讚揚勝利,學習不是為個人的成長,卻建立在打敗別人、贏過別人,爭取勝利,嚴重扭曲教育的本質,「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孩子不斷發現新事物,激發創意發展潛能,享受多采多姿豐富的生活,這才是教育的真正使命!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