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30130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821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陳素慧科長楊淑妃主任
主編/江啟昱 校長
編輯/黃明秀老師、江啟昱校長、李文英主任、李成華老師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821期
 點閱次數: 169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7/6/26 國語日報
pic   府城繡才林玉泉 傳統刺繡創新時尚 pic
pic pic
pic
主題圖片
林玉泉(右一)、林婕瑀經營的府城光彩繡莊,有資深師傅坐鎮,也有年輕男生習藝。【攝影/詹伯望】
pic
 作為開臺首善之地,在臺南的老城區,還有許多傳統行業的老師傅,默默傳承著古老的手工技藝。

 近年有許多老師傅將傳統行業的技藝教給新生代。由於年輕一代受過新式思潮洗禮與教育訓練,運用電腦與網路,行銷傳統藝術,大獲成功。在臺南市永福路祀典武廟左前方,開設「府城光彩繡莊」的「繡才」林玉泉、林婕瑀父女,堪稱翹楚。

臺繡發源 巧工刺繡敬神明

 臺南寺廟密度很高,影響所及,臺南成了臺灣刺繡工藝的發源地。府城光彩繡莊周遭一百公尺內,就有祀典武廟、祀典大天后宮、開基武廟、萬福庵等大小廟,附近繡莊雲集。

 林玉泉表示,當年先民來臺拓墾求生,信仰虔誠,傾力為神明獻上漂亮衣飾,廟宇中的八仙綵,桌裙,以及陣頭旗幟上,都能看到精美的刺繡。

 連橫《臺灣通史》記載「臺灣婦女不事紡織,而喜刺繡,刺繡之巧,幾邁蘇杭,名媛相見,競誇女紅,衣裳裁製,亦多自製。」由此可了解刺繡在臺灣的蓬勃發展。

突破傳統 臉書行銷全世界

 中國刺繡的傳統流派,以湘繡、蜀繡、蘇繡和粵繡為「四大名繡」,除此之外還有北京的京繡、上海的顧繡、福州的閩繡等,均別具特色。林玉泉認為,臺南市各繡莊的工藝技術與風格,早期多承襲閩繡,但近年日益精進,構圖繁雜,配色強烈,金銀繡線使用比率高,形式較為立體多樣,已形成臺灣本土特有的刺繡風格,足可稱為「臺繡」。

 現年七十六歲的林玉泉,六十年前投入百福繡莊師傅嚴訓祥門下習藝,做了四十個月的學徒,每天工作長達十五小時,睡覺都趴在工作檯上,很少上床。出師後,林玉泉在臺北做了十來年,才回臺南創業,成立府城光彩繡莊。林玉泉說,府城光彩繡莊過去的製品,以宗教祭祀用品為主。

 十一年前,女兒林婕瑀回臺南,開始以電繡搭配純手工,並以府城古蹟或在地特色,如孔廟、億載金城、赤嵌樓與安平劍獅、八家將等作為主題。

 五年前,林婕瑀建立臉書「府城光彩映縷門(illuminate)」,吸引國內外觀光客上門參觀;之後還到上海設點,更與服裝設計師合作,參加紐約時裝秀,成為時尚焦點。

老技新意 繡才歡喜女兒傳承

 為了推廣臺繡,林玉泉常應邀到學校教學,臺南市文資管理處也為他開設研習班,從中發掘不少深具潛力的年輕人。半年前,臺南市忠義國小師生更鎖定他進行訪談、習藝,成果獲今年全國網界博覽會地方人物領袖組金獎。林玉泉開心的說:「如果年輕一代都能喜歡臺繡,就不怕傳統技藝失傳了。」他尤其欣慰女兒林婕瑀自創品牌「映縷門」,標舉「老技藝的新創意」,讓傳統刺繡升級為在地文化特色。

【報導/詹伯望】

附檔: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