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06461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822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陳素慧科長楊淑妃主任
主編/江啟昱 校長
編輯/黃明秀老師、江啟昱校長、李文英主任、李成華老師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822期
 點閱次數: 1674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7/6/29
pic   放暑假喽 ! 尋蜂「趣」【文/羅美玲 大華國小退休教師,台灣蝴蝶保育學會&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推廣講師】 pic
pic pic
pic
主題圖片
圖一:杜鵑三節葉蜂的雌蟲產卵在杜鵑花葉片,右上-葉肉中凸起的卵粒,右下幼蟲啃食杜鵑花葉片。
主題圖片
圖三:狩獵蜂以螫針癱瘓獵物,整條帶回巢裡為幼蟲儲備糧食;寄生蜂寄生鱗翅目幼蟲。
主題圖片
圖五:泥壺蜂(四刺飾蜾臝)正在竹管挖洞築巢
主題圖片
圖二:長腳蜂以口器將鱗翅目幼蟲嚼成肉丸子,帶回去餵食巢裡的幼蟲。
主題圖片
圖四-養蜂人家蜂箱內蜜蜂築的蠟巢
pic
  尋找蜂類會有啥樂趣?別鬧了! 聞蜂色變是許多人提到蜂類就心驚膽跳驚恐不已的反應。一般人對蜂類的認知僅止於蜜蜂和虎頭蜂,事實上,臺灣已知的蜂類約有3000多種。蜜蜂和虎頭蜂的種類不超過二十種,雖然在蜂類家族的比例上少得可憐,但是因為每年都有人被蜂螫,甚至死亡的事件,所以最為我們所熟知。我們依生態習性的不同將蜂類分成廣腰和細腰兩大類。廣腰蜂類的腰很粗(水桶腰),是比較早出現在地球上的蜂類。野外其中的葉蜂家族比較常見,牠們的幼蟲外型和蝶蛾類的幼蟲非常相似。杜鵑三節葉蜂的雌蟲產卵在杜鵑花葉片、葉肉中凸起的卵粒、幼蟲啃食杜鵑花的葉片最容易觀察到(圖一)。細腰蜂類則有著細細的腰身,再細分成四個大家族。

  細腰蜂類的四個大家族

  第一大類 ~ 行社會生活的胡蜂家族,常見的虎頭蜂和長腳蜂就是這個家族的成員。牠們以植物的纖維構築正六角形的紙質蜂巢。幼蟲都是肉食性的,成蟲主要捕捉蝶蛾類的幼蟲,再以口器嚼成肉丸子(圖2),帶回去餵食巢裡的幼蟲(圖2)。

  第二大類 ~ 我們稱為狩獵蜂,牠們行獨居生活。雌雄交配後,雄蜂不久就死亡,雌蜂獨立完成築巢和育雛的工作。牠們依種類的不同,分別捕捉各種不同的獵物,舉凡蜘蛛、蛾類幼蟲、蝗蟲、螽斯、蟋蟀、象鼻蟲、蠅類、蟑螂都是牠們為幼蟲儲備的糧食。像泥壺蜂、細腰蜂、蛛蜂是野外很常見的狩獵蜂。他們的幼蟲也是肉食性,但雌蟲處理獵物的方式不同於虎頭蜂和長腳蜂,親蟲不會將獵物嚼成肉丸,而是以螫針癱瘓獵物,整條帶回巢裡為幼蟲儲備糧食(圖3)。

  第三大類 ~ 我們稱為寄生蜂,是行寄生的蜂類,種類和數量都是蜂類家族中最多的。寄生的方式非常多樣,寄主生活史的各個階段都有可能被寄生。野外最常見到的是蝶蛾的幼蟲被小繭蜂(圖3)寄生,雌蜂將卵產在幼蟲體內,孵化後的幼蟲就靠著寄主的營養長大,準備化蛹的幼蟲會一隻隻鑽出寄主體外化蛹。大自然真是無奇不有,還有行重寄生和多重寄生的種類呢!  
 
  第四大類 ~ 就是花蜂類。花蜂類的幼蟲吃的是花粉和花蜜,我們熟知的蜜蜂就是這個家族的成員。並不是花蜂類都像蜜蜂行社會性生活。蜜蜂雖然和虎頭蜂、長腳蜂一樣建造正六邊形的蜂巢,但是築巢的材料是工蜂分泌的蜂蠟,是蠟巢(圖6),不是紙巢。

  蜂的飲食文化

  蜂類的幼蟲有吃素的,也有吃葷食的。前三大家族雖然同樣是吃雌蜂準備的獵物,但是處理獵物的方式卻不相同。第一類雌蜂將獵物嚼成肉丸子餵食幼蟲;第二類雌蜂只以螫針癱瘓獵物,獵物的運動神經雖被螫後並未死亡,只是不能動彈。雌蜂以最新鮮完整的蟲體作為幼蟲的糧食。第三類雌蜂則是將卵產在寄主上,產下卵就算完成任務。這類幼蟲也因種類的不同,行內寄生或外寄生。第四類花蜂家族的幼蟲都是吃花粉和花蜜長大的素食者。

  蜂類四大家族的幼蟲葷素有別,成蟲都是以花粉和花蜜為主要糧食,胡蜂家族某些種類也會吸食水果和樹液,有機會也會吃些肉食的。
郊山何處去尋蜂?

  花叢間和開花的大樹是探訪各類成蜂的熱門地點,好天氣以花粉花蜜為食的各類成蜂就像辦流水席般蜂湧而出。涼亭、棚子、欄杆、人工建築物可以見到長腳蜂和狩獵蜂築巢,運氣好更可以看到打牠們主意的寄生蜂出沒其間。山徑邊坡和草叢間有機會可以看到其他小型蜂類。地面、竹管(圖7)、樹幹也都是我們觀察蜂類現身的所在。

  野外觀察如何避免蜂螫

  1 避免走進人煙稀少的山徑和草叢。尤其秋天虎頭蜂群的數量達到最多,攻擊力最強,特別要小心。

  2 遇偵察蜂在身邊繞飛,不可揮打,最好保持冷靜,不要有任何動作。
 
  3遇到蜂群以衣物保護頭部,折返快跑,萬萬不可趴在地上躲避。 
 
  4萬一被蜜蜂螫,不可擠壓傷口的刺,以免更多的毒液侵入皮膚,宜用鑷子或針挑出螫刺。最好的方法是冰敷,暫時減輕疼痛,盡速就醫。
            
  結語

  雖然少數蜂類有危險性,只要注意防範是不必過於擔心的。蜂類豐富多樣耐人尋味的生活,值得我們親近探究。現在相機畫素高操作簡單,一機在手很容易留下蜂影。不認識沒關係,將影像上傳膜翅目論壇,有許多專家達人為您辨識,再按圖索驥上網查資料,很快就能瞭解牠們的。好好利用這個暑假到野地裡造訪牠們,一定可以發現許多的樂趣喔!
附檔:
1: 放暑假喽 ! 尋蜂「趣」 大小: 41 KB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