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25928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824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陳素慧科長楊淑妃主任
主編/謝勝隆 校長
編輯/謝勝隆主編、周明蒨主任、張幸愉校長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824期
 點閱次數: 542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7/7/14 讀者投稿
pic   愛她,就親近她------山野教育之推廣【文\台北市國語實小教師韓孟芳】 pic
pic pic
pic pic

 臺灣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屬丘陵及高山,有壯麗景緻、豐富自然生態及古道人文歷史、加以原住民的文化等,都是臺灣山野所賦予我們的寶貴資產,自然衍生出各式各類的山野活動。身處寶島的我們,如何能不親近這天然的瑰寶?
 
 綜觀近年來國人對於登山、健行、溯溪、露營等山野戶外活動的熱烈參與,顯示山野活動的日益蓬勃興盛。然而戶外山野危機事件日益頻傳,不論是登高山引發高山症所造成醫療資源耗損;教師帶學生登山畢業成長造成身體不適的危險;缺乏LNT的無痕山林概念;以及近來因溯溪河水暴漲造成人員傷亡,突顯學生對於山野知能似乎仍不足夠。在山野活動蓬勃發展的同時,實施山野教育刻不容緩。

 山野教育的知識與技能應該從小紮根,才能成為孩子一輩子受用的知能。現行國內的山野活動多以大學或民間社團為發展主力,在國中小階段,因外在種種不利因素,再加上升學主義當道的學習氛圍,使山野教育在國小階段的教學現場,僅限極少部分重點學校推行,相關研究也較少。檢視目前國小階段,有關山野教育,在課程教材、教師教學知能都顯不足。筆者發現,在國小課程中,不論是社會領域或環境教育議題方面,教材鮮少有山野教育相關的內容設計;而綜合活動領域在四大主題軸、能力指標和十二大核心素養,有這方面的陳述,只是在實際的執行面上,仍有相當大的落差。一方面是教師本身的知識能力因素受限,一方面是教學現場環境場域無法配合,現有教材無法滿足學童建立正確的保護自我與環境認知的觀念。本人為國小教育工作者,除了自己喜愛親近山林之外,對於山野教育從小紮根做起,認為非常重要。登山自律、禮儀及規範不僅是國家公園等政府機關的宣導品內容而已,透過學校教育很容易就能融入。
  
 自律是一種觀念、態度;禮儀是一種生活實踐;規範則是實施的內容之一,這些都可以在平日學校教育中習得及養成。不論是利用簡短的兒童朝會、下課時間、午休時間可以練習;亦可以透過相關課程實施教學,甚至可以成立社團,更深入的實踐。
    
 教育部自從推行戶外教育政策以來,山野教育的課程也納入其範疇,此領域也漸漸受到部分學校及老師的重視。不論對環境保育、學生自我人生實踐,都是積極正向的發展。相信許多有心之士,都能在此方面貢獻心力。以下就小學教師的立場,對於山野教育有一些小小的建議與看法:

 一、山野教育的內容融入課程教材: 

 登山規範制訂內涵,除目前現有國內外專家學者提出之外,應能接觸到教科書及教材的編輯商或人員的層面,才能有系統及擴大進入教學教材當中。且教材是有結構性的,如果能進入這個系統,對學生的學習是才有完整性及螺旋性的。

 二、政策對話:

 專家學者及實際執行的教師代表,甚至是學生代表,共同對話,由下而上的反映政策面和教學現場的異同,思考共同點。岳界與教育界的思維模式與立場會有不同之處,執行山野教育時所要顧慮的思考點更是不一樣,唯有透過對話與連結,才能讓山野教育更順利推展。

 三、成立推廣團隊:

 培育能進入校園推廣登山自律、禮儀及規範的志工教師,志願推廣。所謂良師興國,良師亦能興山。亦或是與專業登山社團合作,協助傳授專業登山技術及概念,再結合教師之教學專長,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愛護我們這片土地最好的方式就是親近她,在環境保護觀念日新月異的同時,唯有親近我們的山林,才能了解我們的山林,進而愛護大自然。我想,這也是推行山野教育的最終目的。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