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21573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825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陳素慧科長楊淑妃主任
主編/徐昀霖校長
編輯/蔡舒文校長、徐昀霖校長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825期
 點閱次數: 222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7/7/25
pic   用鏡頭認識家鄉,城鄉共學經驗分享 《鄭智仁/臺北市南湖國民小學教師》 pic
pic pic
pic
主題圖片
主題圖片
主題圖片
pic
  教育部在民國100年時,推動「建國百年百年好合—見證百組同名學校締結姐妹校活動」,台北市南湖國小因此與苗栗縣大湖鄉的南湖國小結為姊妹校,兩校自此就開始一年一次的「城鄉共學」交流。
  105學年度的兩校的城鄉共學在我的班上進行,並由我負責教學,時間是105年12月到隔年3月。我以台北市小主播營的課程為主軸,希望讓共學的課程跳脫教科書的內容,使兩邊的孩子可以學習到影片拍攝的操作性技能,並且利用寒假實地到社區踏查、採訪、拍攝,完成一部以「我的家鄉」為主題的短片。
根據這樣的架構,六週的課程規劃如下--
第一週:課程說明、新聞寫作。
第二週:專題企劃、主題討論。
第三週:鏡頭語言、拍攝實作。
第四週:進度報告、剪接教學。
第五週:剪接教學、剪接實作。
第六週:影評示範、成果發表。
第一回合—失敗!
第一週上課時,在科技感十足的未來教室進行了生平第一次的視訊遠距教學。因為第一次使用未來教室,現場可能會發生一些設備操作或使用上的問題雖有心理準備,但事發當下的慌亂卻總還是難免。例如播放影片時,因為教室喇叭同時也播放苗栗現場的聲音,所以影片的聲音很小聲(我猜是音軌被佔用),臨時趕緊再開我的筆電同時播放影片,然後用麥克風收筆電喇叭的聲音,才能讓對方聽得清楚。但這樣一來,還是很難避免兩邊播放仍有畫面跟聲音時間差的情況。儘管有教務主任全程在場協助,操作的流暢度還是不夠流暢。
以互動的程度而言,幾乎很難與苗栗南湖的孩子有太多互動。即便視訊號會有約2秒鐘的延遲,不過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孩子只是盯著螢幕上課,不是教學者在身邊活生生的盯著自己,等著看自己的反應,參與感(或危機感)會降低很多。對身為教學者的我而言,我也只能看著一直保持全景鏡頭的畫面,雖然能看到全場的動靜,卻無法關注到個別孩子的細部反應。例如沒有實際行間巡視,看不到每個人桌上的筆記寫了什麼,實在很難有足夠的資訊讓我知道孩子瞭解了沒,是否還需要加強哪些部分的說明等等。
而當我花了很多精神在關注苗栗南湖孩子的反應,希望不讓他們覺得事不關己的同時,自然就排擠了對台北現場的班上孩子的注意力,於是換成這裡的參與感(或危機感)也降低。有些還有疑問的,等不到老師再做說明;有些見老師無暇他顧,就開始放空;更有些就乾脆自己做自己的事,或找鄰座的同學聊起天來。約莫一個鐘頭的課上下來,不但可能苗栗南湖的孩子學不到東西,連台北南湖的孩子學習成效也不如預期。
第一週上的是「新聞寫作」,教材與內容是我在台北市小主播營主講的內容。除了少部分有資料更新外,課程架構與難易度並無二致,都是以學生的既有基礎去設計教材。即使「新聞寫作」對絕大部分孩子而言是比較陌生的,但每年來參加營隊的小朋友,也都是當天來才第一次接觸,而且學籍同樣都是六上,有些學校則是五年級,甚至四年級的學生來參加。所以課程的難易度不是問題,達不到預期的成效,還是囿於遠距教學的形式。
遠距教學2.0
繼第一次上課的挫折之後,和教務李官珉(華隆)主任及苗栗南湖的老師討論了改進方案,城鄉共學「遠距教學2.0版」在12月20日開始了。
我將原本六週都要遠距教學的工作坊,改成只有前、後用遠距教學兩校合上。前面教完新聞採訪與專題企劃之後,拍攝、剪接的課程改為兩邊分開授課。台北南湖就用原本班上的綜合課,苗栗南湖則用週三下午的時間,我親赴苗栗上課。這樣就解決了製作課用遠距教學的方式,師生較難互動的窘境,也能針對苗栗南湖採訪、製作時遇到的問題,給予個別指導。
進入製作課之後,兩校分開授課,學生也各自依分組拍攝自己的作品。作品主題訂為「我的家鄉」,是想讓學生從在地人的觀點突破媒體再現的家鄉形象。製作期跨越寒假,在下學期開學交件,等到下學期第二週又回到遠距教學共學,利用視訊舉辦成果發表會,發表的形式是將兩校各組配對,擔任影評人互評彼此的作品。
最後台北南湖產出六部作品:內湖歷史人文走透透、內湖的塞車問題、文湖線特色捷運站介紹、汐止的自然風光、台北小學生的一日生活、汐止淹水了。會有汐止的報導,是因為南湖國小學生有一部份來自汐止,所以汐止也是家鄉的範圍。苗栗南湖產出五部作品:莓香四溢的百年老校、草莓的樂園—大湖酒莊、我的家鄉之寶、草莓料理王國之旅、草莓的旅途,都是圍繞著大湖特產的草莓所做的報導。
感想
一、走出校園練膽量
絕大多數台北小學生每天的活動空間不外是住家、學校、安親/補習班,面對的都是熟悉的人。但是在完成拍攝作品的過程中,勢必要強迫自己主動和陌生的對象攀談,或是學習跟採訪對象約訪,這些社交互動的技能是在校園中學習不到的。
二、踏查發現新風景
原本孩子以為自己居住的地區沒有什麼值得報導的事,因為要完成作業,必須向家人、鄰居探詢,反而發現了一些原本自己不知道的故事。有些孩子則是因為作業而跨出了東湖地區,探索了原本不熟悉的內湖其他地區。
三、團隊合作弭成見
高年級的學生很容易有小圈圈,或是因為個人的主觀感受而影響與同儕的互動。寒假沒有老師督促,要完成作品的拍攝,小組成員必須互相包容、遷就,否則工作很難如期完成,於是意外的因為團隊合作,讓原本不對盤的同學變成了好朋友。
四、發掘學習新樂趣
這是身為教學者最大的感觸。班上有一些對學科缺乏學習興趣的孩子,平常上課容易分心、放空,回家功課也經常性缺交,卻對於這樣的課程十分熱衷,製作過程中更是力求完美,例如旁白錄音只要吃螺絲就一再重來。或許課本引不起孩子的興趣,但只要學習的熱情不滅,終究在往後的求學生涯會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老師在這個過程中,積極的做法是可以盡可能多提供不同情境讓孩子嘗試,消極的作為則至少不要因為孩子對學科不敢興趣就否定他。「我不是不想學習,我只是不愛讀書」這句話,是我參與城鄉共學最大的收穫。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