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07369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832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官月蘭科長楊淑妃主任
主編/江啟昱 校長
編輯/黃明秀老師、江啟昱校長、李文英主任、李成華老師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832期
 點閱次數: 753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7/9/7
pic   牛屎鯽與河蚌有趣的共生繁殖【文/陳順興 臺北市關渡國小自然科老師】 pic
pic pic
pic
主題圖片
圖一:體表鮮豔呈金屬光澤的高體鰟鮍
主題圖片
圖二:剛出生的高體鰟鮍幼魚體型細長約0.9m
主題圖片
圖三:石蚌(左四顆)和拉阿(右四顆)可擔任「代理孕母」嗎?
pic
 最早認識高體鰟鮍(牛屎鯽),是十年前一位家長送給我一顆河蚌和兩隻高體鰟鮍幼魚開始,他說以前台灣在農田、埤塘很常見牛屎鯽這種魚,會將卵產在河蚌內,非常有趣,但隨著都市發展、魚類棲地破壞,加上田間排水溝水泥化,造成河蚌生存受限、減少,牛屎鯽也就跟著愈來愈少,因此值得我們加以重視並保育。
 
 當時我並不以為意,沒特別注意這種中小型魚類。直到去年,偶然在國語日報科學版讀到一篇介紹「高體鰟鮍與河蚌共生」文章,讓我憶起曾與這種特殊魚類邂逅的往事。我實在懷疑,沒有河蚌,這種魚真的無法繁衍下一代嗎?為了驗證,決定開始試養,於是利用暑假,帶著幾位有興趣的學生,設計幾個研究方向,就開始做實驗了…。暑假過去,高體鰟鮍長大後體長可達5-6公分,成熟的高體鰟鮍,竟變得鮮豔亮麗(圖一),身體顏色呈現藍、綠、黃色金屬光澤,眼眶艷紅,在水中游動經由光線的反射,彷彿一顆顆閃閃發亮的七彩寶石,漂亮極了!每次上完自然課,總有學生偷偷對著我說:「老師,可不可以給我一隻魚?」一學期結束,真的發現沒有河蚌的高體鰟鮍組,儘管公魚婚姻色出來了,母魚產卵管也出現了,卻始終生不出小魚;相對的在教室外另一組蓄養有河蚌的高體鰟鮍,從去年九月到今年三月,八隻魚在半年的時間裡陸續生了41 隻第二代小魚(圖二)。兩組對照實驗的結果,令人不得不相信高體鰟鮍對河蚌的依賴甚深,這種特殊的繁殖行為,令我們深深著迷。

 高體鰟鮍和河蚌可說是互利共生。高體鰟鮍在產卵時,母魚產卵管會變長,把握河蚌濾食的空檔,將產卵管靠近其入水口,讓管內的卵被吸進河蚌體內,此時公魚也隨之靠近,將精子產在入水口,讓魚卵得以受精,受精卵附著在河蚌鰓上,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護,不被其他魚吃掉,同時河蚌在濾食時,經由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流流動,卵也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氣。高體鰟鮍魚卵的孵化期約二十天,跟其他魚種比起來算是較長的,魚卵孵化期愈長,愈增加魚卵被吃掉的機會,對魚愈不利,不過還好有河蚌保護,擔任「代理孕母」的角色,不然高體鰟鮍的卵就算可自行產出魚體外,恐怕也早被其他掠食者吃掉了;對河蚌來說,蚌卵會附著在母蚌的鰓上,孵出的幼蟲因為貝殼上長著鉤,所以稱為「鉤介幼蟲」,河蚌幼蟲可藉由鉤在高體鰟鮍卵孵化成的小魚身上,並隨之游出離開河蚌體外,藉以擴張河蚌族群的活動領域。因為對河蚌和高體鰟鮍兩者都有好處,所以說牠們是互利共生。
    
 與動物繁殖相關的課程,我常常介紹和討論這個主題,藉以推廣認識鄉土和保育動物的觀念,搭配牛屎鯽和河蚌的實體觀察,學生學習得特別起勁,在一問一答的互動中,許多有趣且深入的問題也一一浮現:只有河蚌可以幫助孵小魚,其他淡水蚌類如石蚌、河蜆(拉阿)呢(圖三)?河蚌一次可以孵幾隻小魚?河蚌愈大,孵出魚卵的數目是否愈多?河蚌的出入水流速愈快,表示河蚌愈健康,愈有助於小魚的孵出嗎?魚卵在河蚌體內會全孵出嗎,會不會難產死掉?……等。這些有趣的問題,挖掘愈多也愈深入,網路上、圖書館都找不到答案,老師也不全了解,就留待同學進一步設計實驗來驗證囉!
附檔:
1: 牛屎鯽與河蚌有趣的共生繁殖 大小: 249 KB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