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04681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840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官月蘭科長楊淑妃主任
主編/鄭福來校長
編輯/鄭福來校長、林光媚主任、阮韻璇主任、劉智豪主任、高美莉主任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840期
 點閱次數: 827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7/11/2
pic   融合教育的推手~特教宣導 【文/宋沂蓁 臺北市文山區志清國小個學中心教師】 pic
pic pic
pic
主題圖片
【圖一】有情緒和遺糞現象的五年級學障學生(ADD合併DCD)
主題圖片
【圖三】個性退縮膽怯的五年級MR學生
主題圖片
【圖四】身體像馬達的三年級ADHD學生
主題圖片
【圖二】容易與其他班級同學衝突的AS和ADHD
pic
 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理念最早起源於美國,自1990年盛起迄今。剛開始主張及推動融合教育,純粹是一種哲學的思潮,重點是強調接納與歸屬的價值。主張的學者認為,推動融合教育就是重視人性尊嚴與價值的體現。

  林坤燦(2008)進一步說明成功推動融合教育之主要內涵,應有三個重心:1.特殊學生能「進入」普通教育環境現場,享有公平受教的機會。2.特殊學生能「參與」普通班現場活動並產生良性互動。3.特殊學生在參與普通班現場各項活動的過程中,達到「進步」的目的。

  若特殊學生在普通班現場參與活動卻無法進步,即等同於未具有教育效果。融合教育並不只是把普通學生與特殊學生放在一起,更是為了促使特殊學生能夠在「進入普通教育環境」並「參與現場活動」的過程中,達成「實質進步」的目的(林坤燦,2008)。

  筆者擔任資源班教師多年,相當贊成林坤燦教授思維。確實發現部分教育現場對於融合教育的實施,只是把特殊需求學生放在普通教育環境,就算資源班安排了許多豐富的社會技巧課程,在資源教室進行教學,但似乎只是兩條平行的雙軌,特殊需求學生並未將在資源班習得的社會技巧策略帶回普通班。所以藉由特教宣導,促使特殊需求學生「進入」並「參與」普通教育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教育現場的特教宣導可以怎麼做呢?林坤燦(2011)動員東華大學40名特教系研究生,將所蒐集、討論及彙整完成的53項常見或倍受推薦的融合教育介入及宣導措施,分為八大類,茲簡述如下:

一、 影片書籍宣導:例如,介紹「特殊教育學生」之身心障礙相關影片欣賞及分享,了解特殊生的特質、生活、行為或情感等;普通班教師使用繪本進行特教宣導,並安排如:內容賞析、角色扮演、學生導讀、小組討論、心得分享等同儕活動……等。
二、 研習講座宣導:例如,教導普通班師生認識身心障礙學生之障礙類型、特質介紹、教學與輔導;商請專家學者、醫生、特教教師、協會或基金會辦理講座。
三、 普通班特殊學生介入策略:例如,提供普通班教師關於該生障別與特性之簡要說明與教學策略;針對特殊學生提供輔具服務;協助普通班教師進行課程調整與評量調整;針對班級內具有問題行為之學生提供介入策略。
四、 動態活動宣導:例如,舉辦身心障礙相關之戲劇表演;依據特教宣導主題內容辦理有獎徵答、投稿、徵文徵畫比賽或抽獎活動。
五、 靜態展覽宣導:例如,特教宣導海報展覽,擬定單一主題進行說明與探討;於佈告欄、校園網路或部落格等地方定期張貼相關特教資訊。
六、 學生參與宣導活動:例如,利用節慶活動,請普通班學生到特教班一起慶祝同樂;辦理身心障礙學生才藝表演或成果發表。
七、 教師支持及分享:例如,每個月定期提供教師共同研討時間,如:個案討論、教材教法或行為問題處理分享等;特教教師進入普通班宣導融合教育概念。
八、 校外資源利用:例如,結合相關機構、單位共同舉辦活動,如:配合基金會辦理之計畫,舉辦校外體驗活動等;將特教宣導融入校外教學行程安排;參訪特教機構、特殊學校等。
     上述大多的特教宣導策略,在校內是由特教行政單位負責規劃與執行,宣導對象多為普通班學生及教師,宣導理念及對象較為廣泛,難以切中特殊生的個別情況,與林坤燦教授所提成功推動融合教育的三個重心「進入、參與、進步」仍有萬步之遙。而第三類宣導策略「普通班特殊學生介入策略」,若推行順利,將促使特殊需求學生能更適當的融入普通班生活中。
    筆者今年承接的個案多為升三、五年級的學生。常感普通班猶如一個小型社會,若學生在新班級的前1、2個月中,能獲得同儕共識與接納,將會減少情緒問題、衝突及紛爭,讓導師班級經營更順暢,個案的人格發展亦能較健全;反之則衝突不斷,將形成個案生態環境鏈的障礙,這時特教個管教師再介入處理,多已事倍功半,狂瀾難挽。故此,把握特教宣導的黃金期是相當重要的。筆者依上述第三類宣導策略「普通班特殊學生介入策略」,將特教宣導擬定成課程計畫,詳圖一~圖三。

【圖一】有情緒和遺糞現象的五年級學障學生(ADD合併DCD)
     小勳,升小學五年級。鑑定為學習障礙學生,雖已服用藥物,但仍有明顯注意力缺陷。一到三年級有相當高頻率的遺糞現象(每週1-2次),四年級遺糞頻率雖然下降,但難以改變同儕的固有印象,加上常用發脾氣、執拗和哭鬧等干擾行為,來維持自己日漸式微的自尊心。所以長此以往小勳在團體間的人際關係一直無法獲得開展,同儕對其多是嫌惡的態度。針對小勳情況,特教宣導設計的進行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個案班級的入班宣導
1. 介紹小勳的個性、學習、動作能力及語言表達。
2. 如何和小勳相處及適當的協助。
3. Q & A  (小勳同學VS資源班教師) 。

二、合作做實驗
1. 指導小勳認識自然課課程進行。
2. 指導小勳注意分組的工作分配並做好自己的工作。
3. 指導同組同學如何依據小勳狀況,分配適當的工作。
4. 指導同組同學如何跟小勳說話與互動。

三、小小專家
     【小小專家】為本校五年級特色課程,全班分為若干組,針對一個專題進行資料收集、討論與上台報告。這部分特教宣導方式如下:
1. 指導小勳認識小小專家的課程。
2. 指導同組同學如何依據小勳狀況,分配適當的工作。
3. 指導小勳注意分組的工作分配並做好自己的工作。
4. 指導同組同學如何跟小勳說話與互動。
5. 全組練習活動流程。

四、生活管理
1. 繼續加強如廁訓練及廁後整理儀容。
2. 身上有味道時,指導在幼稚園廁所自行沐浴。
3. 整理地面(座位直徑100公分內) 。
4. 整理桌面。
5. 整理抽屜。
6. 整理書包。
7. 不定時儀容整理。
8. 教導辨識同學嫌惡的態度並立即檢查儀容。


【圖二】容易與其他班級同學衝突的AS和ADHD
    患有AS的小瑾和ADHD的小淵,障礙類別雖不同,卻有共同的人際困擾。他們都很容易突然暴怒,且衝突時間點經常發生在師長不在的「下課時間」。針對這種狀況,特教宣導的設計為「全學年入班宣導」,分次進入五年級各班,宣導重點小瑾、小淵的行為及表達的意義。如何和小瑾、小淵及避免衝突。期待透過這樣的宣導,讓同儕能練習自我保護,降低衝突與受傷的機會。

【圖三】個性退縮膽怯的五年級MR學生
    小一即被鑑定為中度智能障礙的小淇,在他校就讀四年,自小五轉學本校就讀。甫轉換新環境加上個性退縮膽怯,故設計特教宣導課程,幫助小淇快速適應新班級,設計內容如下:

一、個案班級的入班宣導
1. 介紹小淇的個性、學習狀況。
2. 如何和小淇相處及適當的協助。
3. Q & A  (小淇同學VS資源班教師) 。

二、合作做實驗
1. 指導小淇認識自然課課程進行。
2. 指導小淇注意分組的工作分配並做好自己的工作。
3. 指導同組同學如何依據小淇狀況,分配適當的工作。
4. 指導同組同學如何跟小淇說話與互動。

三、小小專家
     【小小專家】為本校五年級特色課程,全班分為若干組,針對一個專題進行資料收集、討論與上台報告。這部分特教宣導方式如下:
1. 指導小淇認識小小專家的課程。
2. 指導同組同學如何依據小淇狀況,分配適當的工作。
3. 指導小淇注意分組的工作分配並做好自己的工作。
4. 指導同組同學如何跟小淇說話與互動。
5. 全組練習活動流程。


【圖四】身體像馬達的三年級ADHD學生
    患有ADHD的小安,才剛升上三年級。之前在低年級班級時,身體像個馬達似的,常常處於運轉中,一天碰撞同學的次數不下20次,被要求道歉時認為自己根本沒撞到人,為什麼要道歉?人際關係就在這種尷尬的氛圍下逐漸雪上加霜,到了二年級下學期,與同儕關係更可說是四面楚歌了。換了新班級,也是重新開始的機會,宣導方式設計如下:

一、 就醫諮詢
    從小安行為特徵來看,可能有用藥需求,故利用暑假時請家長帶孩子就醫諮詢,看是否需要搭配藥物,降低ADHD的行為頻率及強度。

二、 全學年入班宣導
    因為小安常碰撞他人,手持物時會不停揮動,令經過的同學都左閃右躲,所以針對全學年及隔壁班級進行,各班級的特教宣導。讓個案班級及鄰近班級,對「小安的行為及表達的意義」、「如何和小安相處及避免衝突」等方式有進一步的了解,希望能增加對小安的理解,並降低衝突發生的機率。

三、 合作做實驗
    從低年級升上中年級,增加了科任課程。小安的人際關係不佳,同學們都沒有意願和他同一組做實驗,故利用小組自然實驗時融入特教宣導,方式如下:
1. 指導小安認識自然課課程規範。
2. 指導小安注意分組的工作分配並做好自己的工作。
3. 指導同組同學如何依據小安狀況,分配適當的工作。
4. 指導同組同學如何跟小安說話與互動。

    以上針對學生不同特質和需求,並配合有分組需求的課程,進行入班宣導與協助。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增加特殊需求學生適應學校生活的能力,更自在地融入於班級內。讓特教宣導成為融合教育的推手。

參考文獻
林坤燦(2002)。融合教育現場教師行動方案。融合教育推廣手冊。台北: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唐榮昌(2008)。改革中的省思—談融合教育的困境與突破。雲嘉特教, 6 期, 4- 7 。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