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08200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845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官月蘭科長楊淑妃主任
主編/徐昀霖校長
編輯/蔡舒文校長、徐昀霖校長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845期
 點閱次數: 1270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7/12/7
pic   古典詩文,可以怎麼教?【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副教授/許育健】 pic
pic pic
pic
主題圖片
pic

前些日子去澎湖分享各類文本的教學規劃,才發現許多老師都有同樣的困擾(或不確定感):面對小學高年級開始出現的古詩文,該如何引導學生學習?
無論是韻文類的古體詩、樂府詩、近體詩,乃至於詞、曲等,或者是非韻文類的古文、古典小說、語錄體或寓言等,都通稱為 「古典詩文」。
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的學習目標是:「認識、理解並覺察古今之異,並領略古詩文所寓含的意義。」
到了中學,才透過更多各類篇章進一步區辨這些古典詩文的字詞義、虛字、古今義變、構詞等,以及相關的文化知識。
簡言之,小學生面對古詩文,就是「嗨,你好,很高興認識你!」的概念。
(顯然重點不是背解釋、翻譯,及人物生平之類的)
其次,談如何教學。
先思考,古詩文對大部分學生的日常生活而言,其「相關性」或「功能性」如何?
答案應該很清楚──沒有太大的關係,也沒什麼用途……
以語文教學的「工具、文學、文化」三大目標來說,工具性甚少,文化性又太高(學生相關知識背景不足),因此主要的焦點即在其「文學性」:
希望學生能「理解古詩文所表達意思,感受到詩句透露的情感。」
最後,思考如何設計教學。
以目前各版本國語教材的詩文內容架構而言(以翰林五下第十課為例,如圖),
主要有:詩(含詩名、作者、詩句)、注釋、語譯、賞析等四項(有時會加上作者簡介)
基於前述說明,「理解與感受」是重點,因此建議重新安排教學順序(如圖例)。
1.理解「語譯」:學生自讀語譯內容,以知曉詩文的主述重點(詩人心境);
2.對讀「文白」:讓學生對讀「繞池閒步看魚遊」,「我悠閒的……水中遊玩」;
3.朗誦「詩句」:知道詩意之後,便可為文句斷詞析字,即可朗誦;
4.探究「義異」:將對照「注釋」與詩句,理解古今義異之處;
5.賞析「感受」:透過教材的「賞析」,讓學生表達其自身「感受」為何。
(如果有作者簡介,就是6.認識「作者」:延伸對詩文的作者與作品風格的理解)
總之,小學的古詩文是「很高興遇見你」;中學則是「進一步交朋友」。
畢竟,古今文字雖經遞嬗,然而體會與感受今昔的差異,即是一種文學的趣味!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