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26838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849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陳素慧科長楊淑妃主任
主編/江啟昱 校長
編輯/黃明秀老師、江啟昱校長、李文英主任、李成華老師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849期
 點閱次數: 862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8/1/10
pic   父母如何幫助忘東忘西的孩子?【文/柯娜雯 臺北市文化國小總務主任】 pic
pic pic
pic pic
 放學後,開開心心的接孩子回家,一邊下廚一邊「聲控」小孩寫作業。不一會兒,居然聽到孩子慘叫:「啊! 我忘了帶回家功課。」此時,當爸媽的你會麼做? 是馬上停止工作,慌忙的帶著孩子奔往學校拿作業?大發雷霆罵小孩一頓呢? 或是,立刻到line群組請求同學爸媽協助解決呢? 忘記帶回家功課的情節,也曾經在我家上演一段期間。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忘東忘西呢? 友緣基金會詹純玲老師,分析孩子健忘的原因如下:一、孩子不需要或是沒有心要記得。二、生理因素或記憶技巧不足,讓孩子就是容易忘。有些孩子有心要記,卻還是忘記。有可能的原因是:容易分心、記憶技巧不足、放置順序有困難、情緒影響…等。三、故意忘記。少數孩子因為說不出自己的真正需要,於是用這個方式來滿足。想藉此吸引照顧者注意或是進行一種情緒發洩。也有部分孩子不希望父母看到老師在聯絡簿寫的紅字,擔心會被責罵,故意不帶回家等。 專家建議爸媽在孩子沒帶功課回家時,避免用下列方式:一、又來了! 每次都這樣,處罰不准看電視。這樣的回應讓孩子記得爸媽好兇,卻還是學不到解決事情的方法。二、一邊責備、叨唸,一邊又替孩子善後,最後父母順利替孩子解決事情。最後,小孩發現忘記帶回家作業,也不會怎樣,爸媽不高興一下,等一下爸媽會幫我解決問題,我不會有事。以上,這兩種常見的反應,讓孩子對自己的責任感越來越薄弱。

 孩子需要父母慢慢觀察,才能了解真正的原因,對症下藥。而如何協助孩子減少忘東忘西的現象呢?整理親子天下雜誌提供父母協助孩子「忘不了」的方法於下:一、建立與孩子溝通的橋梁:建立暢通的溝通平台,使父母有機會了解孩子,協助孩子解決困難及教育他。二、父母先安定自己:教孩子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困擾的行為不斷重複,父母不免焦慮及生氣。先安定自己的情緒,才能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孩子的行為,並找到有效方式與孩子互動。三、安定孩子:安定孩子心情,會讓他勇於面對,願意跟父母一起思考自己發生什麼事、可以怎麼解決。四、陪孩子想辦法處理這件事:當感受到「忘記」造成的不方便,跟自己有關時,會促使孩子「有動機」想辦法記得;由孩子自行解決時,更會強化學習的經驗。五、陪孩子了解自己的狀況,並避免舊事重演:讓孩子體驗任何經驗都是一種學習,幫助孩子了解自己什麼情況會忘記。六、平常加強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由孩子自行準備相關物品,讓他跟物品產生連結,才會有印象。此外,請孩子先挑一件「事情」,並自己想出做得到的「方法」,開始「練習」記得這件事情。因為「跟我有關」,且使用自己想出來的方法,就會減少忘記的機率了。除了請孩子自己想方法以外,也可以參考「幫助記憶小錦囊」。七、為孩子的努力喝采:如果孩子做到了,不要忘記誇他:「你怎麼做到的呢?恭喜你挑戰成功,過了一關。」幫助他記得持續用有效的方法,因為,人的行為會因著成就感而持續。孩子成功過後,可能又忘了,這時問問他:「你上次用什麼方式記得的呢?」「需要找更適合你的錦囊妙計嗎?」八、必要時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有時父母會覺得很困擾,為什麼為孩子做了這麼多,他卻還是一樣呢?此時可以想一想:除了需要時間來改變外,也許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可能有生理上的限制。或許可以尋求專業幫忙,協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回想自家孩子那一段經常忘記帶回家功課的時期,我們是怎麼走過來的的呢? 印象很深刻的是,我們讓孩子仔細回顧一整天的忘記路徑,一起思考並寫下「忘記的原因」、「造成的困難」和「解決的方法」,例如:抄完聯絡簿,沒有馬上整理書包。上課把需要課本拿出來之後,忘記放回去。心平氣和的協助孩子回顧,是一段費時費力卻很值得的過程。升上高年級之後,幾乎沒有忘記帶功課回家的情節發生。若有,總是能很快自己找到解決的方法。回頭問問我家小孩,到底最後是什麼方法幫助你不會忘記帶功課回家呢? 原本期待他回答,因為是你教了我某一個好方法或是記得我們一起寫下的「忘記的路徑」。小孩卻一派輕鬆的回答我:「因為我長大了!」 的確,能使孩子在挫折中成長沒有特效藥,只有父母的耐心和等待,慢慢陪伴孩子「長大」。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