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27603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851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陳素慧科長楊淑妃主任
主編/謝勝隆 校長
編輯/謝勝隆主編、周明蒨主任、張幸愉校長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851期
 點閱次數: 246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8/1/21 國語日報
pic   巧心妙手創新藝 張憲平竹籐織就國寶 pic
pic pic
pic pic

 榮獲「二○一七國家工藝成就獎」的竹藤編織大師張憲平,其作品〈藤編提籃〉曾獲故宮典藏,獲獎實至名歸。

 文化部次長楊子葆表示,「國家工藝成就獎」原為「國家工藝獎」,二○○七年更名為「國家工藝成就獎」,從「工藝作品競賽」改為「表彰工藝創作者」,肯定長期堅持工藝創作,以及對工藝產業貢獻特殊者,已是工藝界的最高榮譽與肯定。

觀摩師傅手藝
熟悉竹材改良機器

 張憲平說,自己雖然從小生長在編織世家,但剛開始對竹編技藝並不了解,也不曾拜師學藝,全靠著觀摩老師傅的技巧,慢慢摸索各種材質的特性,甚至改良機器,提升竹編材料的品質,數十年如一日,求新求變,「以竹為材,以刀為筆」,堅持作畫般的耐性,完成一件又一件獨一無二的作品,也將竹藝編織推向新的境界。

順應時代發展
潛心研究大膽創新

 從小在編織環境中成長的張憲平,自幼看著祖父編織涼蓆。後來父親開工廠,依紡織業經驗將手工織布檯改成織草蓆,他也因此更加熟悉編織技法。父親離世,當時才二十多歲的張憲平繼承了家業。

 因應時代改變,思考如何拓展產品種類時,張憲平遇到戰後返日、從事燈具製作的父親老同事,想到臺灣找尋竹編燈籠的供應廠商,但遍尋不著。

 張憲平心裡想,從小接觸藺草編織,也許可以試試看竹編,應該不會太困難,就這樣在對竹材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一腳踏進了竹編領域。

 張憲平說:「竹子要用刀剖,藺草用針分割,材質及特性不一樣。剛開始完全不懂,只好揣摩老師傅如何做漁筌、米籮,也到關廟觀摩編斗笠和盤子,並蒐集民間器物,慢慢了解竹器編織。」

深究竹編理趣
培育人材傳承工法

 被譽為「人間國寶」的張憲平,除了身懷竹藤編織工藝的絕活外,也不斷思索竹藝創新,改良機器,提升材料品質,將傳統竹藤編織工藝帶向高峰。

 更難得的,是張憲平創作之餘,還兼任教學工作,在教學相長的交流間,得到與創作不同的樂趣。

 他長期致力開班授課,從傳遞工藝技法到培育人才,各方面都不遺餘力,賽夏族竹編工藝家章潘三妹,就是他的學生。

突破竹藝瓶頸
生漆髹塗保存藝品

 今年七十五歲的張憲平表示,他投入竹藤編織將近五十年,克服許多困難,不斷研究創作,未來也將不忘初衷,投入工藝薪傳,讓臺灣工藝產業能創新,並更加蓬勃發展。張憲平說:「得這個獎,更要努力傳承。」

 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說,張憲平除精進工藝及傳承技術,還不斷突破竹編發展的瓶頸,獨創生漆髹塗,使編藝作品得到最佳保護,延長保存時間,讓臺灣的竹編工藝往前邁進,可說是影響深遠,貢獻卓著。

【報導/楊惠芳】
附檔: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