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08947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862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陳素慧科長楊淑妃主任
主編/蔡舒文校長
編輯/蔡舒文校長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862期
 點閱次數: 392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8/4/7
pic   讓教育不再偏食 文/朱怡珊 臺北市大安區古亭國小教務主任 pic
pic pic
pic
主題圖片
pic
    在教育現場中,我們常大聲呼籲孩子的學習不該偏食,應該培養具有一定程度的基礎能力,進一步培養個人專長或技能。然而,身為小學現場的教師們呢?在教育現場的教學當下,我們是不是也偏食了?

    從PISA結果中可以看見臺灣學生在數學的優異表現(排名第4名),美其名是表示臺灣重視數學邏輯,希冀培養出具有數學素養的公民,但實質上卻得思考臺灣教育偏食現象,才會造成這極大的不均衡狀態。所謂的數學素養指的是個人的數學能力與態度,在遇到問題時,可以清楚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做出理性的反思與判斷。這樣的人才在現今資訊科技時代下,確實不可缺少,然而其他領域亦不可或缺。

    面對這樣的偏食現象,又思考現在學生所必須具備的知識與能力多元,在有限的時間下,如何做妥善的規劃,那也就是課程發展應該跨領域整合。透過教師設計問題解決導向的課程,將學習任務複雜化,讓學生無法簡單用單一方式就能解決,進而鼓勵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發展出不同的能力,包含數學、語文、邏輯或合作能力等。透過跨領域的課程整合,可以避免教育學者們或教師們長久以來針對「教學時數」的爭奪戰,打破教學時數就能將該學科發揚光大的迷思。臺灣目前在新課綱中,也嘗試使用這樣的方式,降低各領域規定的基本時數,調整出更多的「彈性學習時間」,規定學校得進行跨領域的整合。

    而課程改革雖朝此方向進行,但同時也要思索,教師在職進修及師資培育養成兩大部分。對於現行的教師,擁有豐富的經驗,但是在跨領域整合上面,需要「無界限」的想法,打破自己就是課堂上教學世界中唯一,從設計課程、發展課程到教學等等,應該是要以學生為中心,讓課程設計更加豐富,並且嘗試進行協同、共同備課等方式融入多元的教學元素,方能讓學生學習到更多。而這一部分的進行,在教師專業自主成長氣氛好的學校,可以持續朝教師備課社群、學習共同體或較專模式進行,除了利用週三下午,亦可透過排課方式,讓學年、領域或是有相同興趣的教師透過共同空堂時間進行研討。另外,倘若學校專業自主學習的氛圍尚不夠成熟時,對於教師的研習進修規範,嘗試透過行政命令,加以要求與規範研習的種類、時數或是研習後的展示等,但同時也保留彈性空間,避免讓教師反感。

    對於師資培育部分,由於臺灣師資培育從不分科走向專業分科,部分高等教育的課程規劃,雖有基本的通識課程培養教師的基本能力與教育專業,但其比例為少數,多為專業科目等。這樣的培育課程,對於教師跨領域整合的教育方式並沒有太大的助益,唯有在師資培育的課程中,師培生也接受大量的類似課程,讓師培生親自體驗不同的教學方式帶來的成效,將讓教育翻轉的機會大大提升。

    新課綱推動著教育的全面化改革,強調統整且宏觀的看見孩子所需的教育,而教師因應這樣的變化,進而培養個人第二專長、擴展教學領域、建立同儕合作關係…,這些一點小改變就能讓教學有微妙的變化,與孩子互動過程中,保持更多彈性,接納孩子新鮮且多元的想法,進而引導或是調整孩子的學習方向。教學不偏食,孩子學得更多更好。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