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22995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866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陳素慧科長楊淑妃主任
主編/江啟昱 校長
編輯/黃明秀老師、江啟昱校長、李文英主任、李成華老師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866期
 點閱次數: 313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8/5/5 國語日報
pic   茶山藝術廊道 展鄒族文化 pic
pic pic
pic
主題圖片
搗麻糬雕像。搗麻糬的工具:大杵棒和木臼,現在已很少見。【攝影/楊惠芳】
pic
 為使民眾深入認識原住民藝術文化,交通部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推動茶山部落環境營造計畫,改善與優化茶山部落特色,不但有藝術廊道,且處處充滿石雕及木雕,彷彿一座生活博物館,讓民眾體驗鄒族部落的原味生活,感受與自然融合及充滿神話的原民文化氛圍。

 茶山部落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最南端,緊鄰曾文水庫,沿著蜿蜒的臺三線,從嘉義市區到部落,車程約兩小時,居民多是鄒族、布農族、漢族。鄒族人稱這裡為「珈雅瑪部落」(cayamavana),意思是「半山腰的平原」,因發音與日語「茶山」同音而得名。

 進入茶山部落,一座座用木頭、竹子、茅草搭設的涼亭,令人印象深刻,幾乎每走幾步就有一座,如同來到熱帶異國,樸素的結構上點綴著紅、藍、黑三色菱紋,形成文化特色。

 走在布滿彩繪、石雕、木雕等創作的藝術廊道上,部落青年爽朗的述說牆上畫的神話,大鰻魚造成大洪水,而螃蟹不負眾望,拯救了部落。仔細觀察,茶山部落家家戶戶門前,都有一片描述傳統故事的手刻木板,歷經十多年風吹日晒,現在重新整理粉刷,找回昔日風光,火把燈則成為深山黑夜中指引旅人的明燈。

 鄒族人居住在山林間,以狩獵與農耕為生活重心,歷史沿革、禮儀制度、風俗習性、歌舞技藝、神話傳說等,都有不同內涵及特性。族人相當重視族內規範的制度,將「共生、共有、共用」的思想及觀念,確實體現於日常生活中,孕育出獨特的文化風貌。

 以涼亭(hufu)文化為例,對鄒族來說,hufu就像客廳,因為鄒族有家葬的傳統,長老過世,必須葬在床鋪底下,所以不能在屋內喧譁,於是改到自家屋前的hufu休閒娛樂、招待客人。鄒族人相當好客,會將香蕉掛在涼亭裡,造訪的旅客只要呼喊:「a veo veo you(我心喜悅)!」就可以吃香蕉,顯現出鄒族樂於分享的涼亭文化。

 由茶山部落藝術家巴蘇雅.雅古曼創作的〈臺灣藍鵲〉鐵雕,是部落的精神象徵,述說鄒族神鳥臺灣藍鵲「向天神取火種」的故事。

 茶山部落從傳統轉變到現代,取材於自然的智慧,透過在地素材、日常生活,將鄒族的舞樂、獵人射箭、搗麻糬、吹鳥笛等,融入部落原民文化。部落姑娘曉玲帶大家用月桃葉鞘製作鳥笛,靠吹氣就能產生悅耳的鳥叫聲,逼真程度讓大家一吹就上癮,彷彿鳥群齊聚一般。

【報導/楊惠芳】
圖說:搗麻糬雕像。搗麻糬的工具:大杵棒和木臼,現在已很少見。
附檔: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