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03833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890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謝麗華主任陳秉熙科長
主編/江啟昱 校長
編輯/黃明秀老師、江啟昱校長、李文英主任、李成華老師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890期
 點閱次數: 380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8/10/23
pic   知識三問【文/歐用生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 pic
pic pic
pic pic
 關於知識在課程史上,有三種提問方式,最早是Spencer依據實用主義的觀點,提出,什麼知識最有價值?

 1970年代,Apple的新馬克斯主義,改問,誰的知識最有價值?他認為權力是壓制性的,有權者壓制無權力者,改革是意識型態的問題,在為無權力者賦權增能empowered,讓他們可抗拒有權者 ,取得權力。

 1980年代後,Popkewitz質疑,人真的都被動的接受權力的宰制?為什麼權力壓制一些人,而不壓制另一些人,誰給知識份子權力讓他能為別人賦權增能?他改問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如何可能的?並依據Foucault等人的理論,提出社會認識論(social epistemology)來回答這些問題。

 社會認識論強調學校教育的改革不是誰(主體)的問題,而是知識的問題,而知識是權力的效應,是一種社會歷史的實踐,權力一改變知識也跟著改變,形成權力/知識關係,權力/知識關係決定主體,而這種權力/知識/主體關係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脈絡中產生的。

 但不同於Apple壓制性的權力觀,Popkewitz主張發展性的權力觀,就像人的血液隨著微血管分佈於全身一樣,權力也分佈於全組織中,如學校中,不僅校長有權力,教師、學生也有權力,也依據自己的權力,發展自己的知識管理自己,人是被管理的客體,同時是自我管理的主體。

 人節食瘦身,是自己決定的,不是被權力壓迫的。

 而九年一貫課程時,教師也是自己決定要成為能課程統整的老師,現在十二年國教課程下,教師則希望能成為會設計核心素養課程的老師,因為在不同的社會歷史脈絡下,不同的權力/知識關係,型塑了不同的教師主體。

 知識三問,妳/你認為那一問較有意義?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