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27151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905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謝麗華主任陳秉熙科長
主編/江啟昱 校長
編輯/黃明秀老師、江啟昱校長、李文英主任、李成華老師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905期
 點閱次數: 225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9/2/4 華視新聞
pic   廢棄籃球大變身 化身布料更時尚 pic
pic pic
pic pic
    你可曾想過,那些你曾經在校園內使用的籃球最後都到哪裡去了嗎?它們大多都被送往焚化廠進行焚化處理,產生許多污染。Vitrop Designs 共森設計團隊發起「DOUBLE_DRIBBLE // 二次_運球」計畫,主動回收學校內被判定廢棄的籃球,希望讓這些籃球能再次被利用,變為環保產品,例如小錢包、鑰匙圈等等;同時也希望能以他們的設計,促進社會個人的環保意識。

換「球」上場 廢棄球轉生

    一直到現在,籃球仍是台灣主流的運動,無論到哪裡,打籃球的身影處處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籃球會受到摩擦,進而產生各式各樣的受損,例如:表面磨損而使籃球變得難以抓取、或是球體本身的破裂等等;也因此校園每學期需要淘汰這些無法使用的球,丟棄的過程中,全台平均每年會產生一公噸以上的球類廢棄物,大多被焚化處理,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

    有鑑於此,共森設計團隊發起「DOUBLE_DRIBBLE // 二次_運球」專案,將台灣校園中的廢棄籃球進行升級回收,藉由再利用的過程賦予廢棄物更高、更好的價值。利用極有特色且具有辨識度的籃球皮層當作設計主軸。除了外型吸睛,引起大眾的關注外,希望喚醒眾人對於「環保」的意識,凝聚社會對環保的行動力。

    Vitrop Designs 共森設計團隊由三位畢業於東海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的設計師所組成,「我們那時候一直覺得工業設計系除了一直在設計跟量產新的產品之外,有沒有可以為這個社會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設計師之一的林敬家說。他們認為,設計其實很廣、很大:並不只是一個產品,也可以是一個系統、一個計畫概念。基於這個想法,三人在畢業工作一段時間後攜手合作,打造自己的工作室,希望可以以自己的力量來向社會推廣「綠色設計」。

    二次運球的計畫從去年年底開始,主要收集台灣中部大專院校的廢棄籃球,他們主動聯絡學校,表示希望能收取將被淘汰的廢棄籃球,校方大多欣然同意。藉由升級回收的方式,保留籃球的原有材質結構與特色,賦予每件產品不同的特色與意義。升級回收有別於目前佔社會主流的降級回收,是一種以不破壞回收物的原有性質來進行回收的方式。降級回收比較清楚的實例,如:玻璃,目前國內對於玻璃的回收方式大多是將其打碎後再混入瀝青中,鋪成我們每日腳下行走的柏油路。

    黃唯彧說,他們收集的球種以室外球為大宗,這種球種通常分為兩種材質:PU聚酯塑膠微粒以及橡皮材質。對應兩種不同的材質特性,他們產品設計的方向也不一樣,前者偏軟,以小產品為主,例如錢包;後者則是因為本身的性質偏硬,主要以皮革的運用方法來設計產品,例如鑰匙圈。PU能變換的顏色多種,顏色較為特殊的籃球通常都是PU材質;橡皮材質的籃球則顏色單一、採取繪製的方式來畫上紋路。

    工作室一手包辦了籃球的前期處理:先在學校將籃球洩氣,漸少體積後再進行搬運;回到工作室後,再充回一點氣,方便他們進行後續處理;首先清洗球體,利用小蘇打粉,將表面的污垢刷乾淨、去除塑膠產生的臭味後,就能先將球皮剪開,再依作品的需求,將球體分為大概的布塊。

    籃球內部為尼龍或是棉花材質的纖維與黑色橡皮,覆蓋在整個球體內部,用以固定球體的形狀。分割成大塊後,再將「球體布塊」內部的纖維與橡皮層從球皮上分開,好讓籃球的外皮層能完整展開,方便應用在產品上;經由處理後,分離下來的黑色橡皮也是他們使用在產品設計上的材料。最後對應產品所需要的布料,利用裁切刀反覆切割,裁出恰當的布料。

勇敢取代 改變印象

    在產品配合的布料上,他們選擇了深色系的防潑水布。林敬家說,一開始是採取帆布布料做設計,設計風格較溫暖、手工工藝感濃厚。初始的產品理念雖然獲得了眾人的認同,卻因為「作品與『籃球的材質感覺』形象不符」這個理由而拒絕購買。他們因此改變設計方向,選擇了能夠強烈帶出個人風格的深色系布料,成為現在「二次運球」系列主要選擇的色系與印象。

    當初為了找出能與「籃球」這個形象符合的布料,工作室還特別參加假日手作市集,希望可以得到眾人的回饋。黃唯彧分享,改變設計方向初期,他們積極參加假日手作市集,擺出他們的產品樣本來觀察眾人的迴響程度。原本只打算試水溫,不打算販賣,但沒想到有位外國人非常欣賞他們的設計,最終買下了當時僅此一件的產品樣本。這對於他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同時也確定了往後的設計方向。

    目前二次運球與紡織工作坊合作,他們先處理前期的籃球材料,再交給紡織坊進行縫合。同時他們也提到,因為生產一系列的產品需要大約三個月的時間,因此產品產出的速度很慢、量也較少,一種設計一批大約製作十五個左右。儘管速度慢,他們仍陸陸續續地設計其他環保產品,與「二次運球」這個專案同時進行,希望能以他們的步調,促進個人的環保意識。

環保意識 從你我開始

    「因為我們希望環保不是一件大家需要去做的事情,它是一件我們想要自發性的去做的事。不是因為它很環保所以我買它,是因為我想要這個東西,所以我想要去使用,支持這個品牌。」林敬家說。他們認為環保不是「義務」,而是要在生活不經意之間將環保的意識滲透,將環保自然的融入習慣中,不要只是社會呼籲,而是從個人意識發起。就算每個人對於「環保」定義都不同,最終還是能匯流到一起,達到「環保」的核心目的。

    黃唯彧說,或許大家都會認為環保並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促成的,但他認為就是要去「做」,才能喚起大家的凝聚力、帶動這股環保的潮流。未來他們除了打算設計更多的綠色產品之外,也希望能夠與更多廠商合作、開設自己的店面,將他們的理念傳達給社會。
附檔: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