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11268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906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謝麗華主任陳秉熙科長
主編/江啟昱 校長
編輯/黃明秀老師、江啟昱校長、李文英主任、李成華老師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906期
 點閱次數: 547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9/2/9
pic   孩子的界線在哪裡?【文/黃明秀 臺北市教育e週報編輯】 pic
pic pic
pic pic
 在公車上,一個約三四歲的小小孩站立在椅子上,險象環生,卻不見媽媽制止,果真一個不小心,孩子摔倒在地,大聲哭鬧,雙手用力揮打媽媽哭叫:「都是你,都是你!」媽媽趕忙抱起孩子,閃躲孩子的拳打腳踢,竟還連聲:「對不起!對不起!車車壞壞!」孩子在車上沒坐好,媽媽沒有即時指導,放任孩子的危險行為,孩子果真摔倒,媽媽也沒有告知,跌倒的原因是他自己不好的行為所造成,還任由孩子哭鬧還將錯失歸咎於車子,我預見一個小霸王的養成。

 當今的家長總以為尊重孩子,不可抹殺孩子的獨立思考,卻忘了所有人無法脫離社會生存,個人的權益雖然重要,但尊重別人更是重要的課題,所以行為規範有其絕對的必要性。

 俗話說:「三歲定終身」,孩子宛如一張白紙沒有是非觀念,適合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經由模仿、學習內化為行為習慣,所以愈早教導孩子行為規範愈好,所以家長不應怠忽職責。從孩子出生到十八歲,在不同年齡以不同方式讓孩子明確認知行為規範的意義,心理學家認為一到三歲的孩子開始能對「不可以」做出回應,受到制止的行為,他會了解那是不被允許,慢慢他會建立適當的行為習慣;三到五歲的孩子可了解不負責任的後果,家長應讓孩子明確體驗;十二到十八歲的青少年,如果不負責任,家長就應適度剝奪他們的自由。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終於明辨是非、行為舉止適切。

 當大家批評現在的小孩子不懂禮貌,行為粗暴,究竟孩子的界線在哪裡?家長是否明確告知,家長扮演重要的角色,家長應以身示範做到該有的榜樣。觀賞日劇時,我深深以為日本人的生活教育非常成功,出門時,會跟家人道「再見!」回家跟大家打招呼:「我回來了!」吃東西時,先合掌說聲:「開動了!」遇見鄰居朋友也一定鞠躬打招呼。生活教育從小做起,由日常生活細節,讓孩子養成一定的生活規範,行為舉止不脫軌,才不會變成惹人厭的小霸王,這是家長不能推卸的責任。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