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05423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915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謝麗華主任陳秉熙科長
主編/謝勝隆 校長
編輯/謝勝隆主編、周明蒨主任、張幸愉校長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915期
 點閱次數: 373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9/4/12
pic   陪孩子面對未來挑戰的三項工具:《未來教育新觀點》讀後感 【文/邱德維 臺北市立麗山國民中學輔導教師】 pic
pic pic
pic pic
 美國勞動部的研究推測,未來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工作還未出現,而在臺灣,也有諸多關心教育的人士在報章雜誌中投稿分享,強調未來學生應該培養的「軟實力」、「再學習的能力」,身為教育現場第一線教師的我們,面對多變的未來世界,能夠協助在校園中的孩子建立什麼樣因應未來的能力呢?「專注自己、關懷他人、理解世界」是《未來教育新觀點》一書作者丹尼爾‧高曼和彼得‧聖吉認為,面對未來的挑戰,孩子們應該具備的三項內在工具,筆者透過與教學輔導教師社群的夥伴共讀,將討論的結果與省思記錄下來,化為教學行動與心中的信念。

 一、專注自己:專注覺察自己的內在情緒

 身為一位輔導老師,無論是在教學和輔導工作中,我們都期待能夠引導學生充分地覺察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期待學生們透過認識自己,而在生活和生涯做出合適的抉擇,在大學接受專業訓練的過程中,教授也時常提醒我們,引導學生自我覺察與運用後設認知,能夠促進他們前額葉控制中樞的發展,減少衝動的情緒和分心的狀況,這樣的發展,使得學生更能夠專注於自己的學習活動中,也有效的調節生活中的情緒變化,本書不僅呼應這個觀點,更進一步提出社會情緒課程的推動,如何實際的幫助學生,回到我們在臺灣的教室中,社群的老師們透過課前靜心的活動,引導學生在上課打鐘後的三到五分鐘,利用靜坐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練習將注意力回歸課堂的學習,實施的結果讓我們感覺到,孩子透過把心靜下來的活動,對於課程更能夠專注,也因此能夠主動在課程中分享想法、提起討論。

 二、關懷他人:關懷同理他人感受

 有同理心的團隊成員,能夠透過合作和互助創造有利於學習的環境,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一個啟發,如果老師能夠引導學生創造一個友善同理的班級,則班級中的成員更能夠因此獲得學習和發展的機會,因此,創造出「關懷教室」是必要的。奠基於前述學生對自我的專注,身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換位思考,練習理解他人的認知想法與情緒感受,更重要的是,將關心化為行動,在生活中伸出援手。其中對於腦科學的闡述更讓我在輔導活動課上得到啟發,人類大腦的鏡像神經元對於臉部表情的敏感反應,是我們對於彼此情緒理解的基礎,也是同理心的第一步,而當科技社會來臨,孩子們的溝通途徑已經從面對面的交談轉為線上通訊軟體的文字、貼圖互動,我藉由共備設計網路溝通課程,引導學生辨識與表達網路溝通中的情緒線索,藉此減少在通訊軟體上的誤會與衝突。

 三、理解世界:理解世界系統運轉

 本書的最後,提及建立系統知能的重要性,讓我們不禁反思,當學生面對生活中的人際情境,我們的教育是否能夠幫助孩子理解種種事件的前因後果與事件脈絡,共讀討論之際,恰好筆者正在本校八年級輔導活動課中進行人際主題課程,在和教學輔導教師說課、觀課、議課的討論過程中,我們運用了對本書的省思結果,滾動式的修改了課程中的反思問題,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關係中的變化,當學生們可以透過討論理解朋友為何從合到分的因果關係,運用系統思維推測友情發展的脈絡,孩子們便能夠試著解決生活中的人際難題。

 綜觀以上本書給我們的啟發,我們發現作者的理念也同時呼應了十二年國教中期許,孩子們能夠具備核心素養,並將其實踐在生活情境中的理念,從腦科學的認知心理切入到課程的具體實施,孩子們透過建立了三項內在工具,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夠因為覺察而有效的調適自己的情緒和注意力,進而連結團體中的夥伴建立友善的社會,更能夠制高看全貌、蹲低找細節,有信心面對未來各式各樣的社會與環境議題。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