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04362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920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謝麗華主任陳秉熙科長
主編/江啟昱 校長
編輯/黃明秀老師、江啟昱校長、李文英主任、李成華老師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920期
 點閱次數: 774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9/6/2
pic   「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之驚豔【文/黃明秀 臺北市教育e報編輯】 pic
pic pic
pic
主題圖片
宇野港_宇野的黑鯛
主題圖片
直島_草間彌生_紅南瓜
主題圖片
直島_草間彌生_黃南瓜
主題圖片
高松港_林舜龍作品
主題圖片
小豆島_王文志作品
主題圖片
直島_地中美術館
主題圖片
三都半島休息站
主題圖片
熱情服務的長者志工
主題圖片
無料招待餐點
pic
 瀨戶內海位於日本本州和四國之間,散布著為數不少大大小小的島嶼,風景宜人。自古以來是重要海運動脈,有舉足輕重的地理位置,但近代受到工業化、全球化衝擊,小島人口外流、島民高齡化,瀨戶內海逐漸喪失生機,讓人憂心。

 建築師安藤忠雄和藝術家草間彌生為活化地方,1988 年提出「直島文化村構想」,從直島開始,邀約世界各地藝術家,以島嶼自然景觀與人文特色,打造美麗的藝術裝置,寄望以藝術改變小島,為當地注入活力,再延伸到鄰近的豐島、男木島、女木島、犬島……等,計畫逐步復興瀨戶內海上的小島,重現當地的魅力,2010年首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登場,吸引各地旅客。

 三年一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漸次建立口碑,參觀旅客一屆比一屆增多,帶來觀光人潮和經濟利益,創造不少商機,但香川縣的官員卻說「藝術祭的舉辦目的不是為了促進觀光,是為了自己的生存,找到永續發展的方向。」對於這樣的說法,讓我心生疑惑,2019年第四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以朝聖的心親身體驗,果真處處驚豔,時時觸動心靈!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不同於一般美術館藝術品展覽,展覽場域分散各小島,旅客多以高松港為據點,搭乘船班往來各小島,登上各島嶼後,藝術展覽品並不集中統一地點展示,也不一定在室內展出,不少展覽作品位處偏僻,必須長距離步行或搭乘班次鮮少的巴士或騎腳踏車,小島上多為崎嶇小徑或陡峻上下坡,在在都考驗旅客的體力與誠意,若不是真正喜愛藝術,實在難以面對種種不便與層層考驗,卻也因為如此,旅客們不是急行軍似的走馬看花,也非匆匆打卡拍照宣示到此一遊,而是以緩慢節奏,堅毅腳步,沈靜心情,凝神靜觀,細細品味每一件藝術品,細思藝術家創作的發想,觸動內心深處引發共鳴。進而仰望湛藍晴空,放眼清澈水面,感受多彩的小島文化和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致。

 「直島」匯聚名家作品,客輪一接近直島,草間彌生的紅南瓜矗立碼頭歡喜迎賓,直島上的三大美術館:地中美術館、當代美術館(Benesse House)、李禹煥美術館,低調簡樸的建築外觀,灰色沈穩的清水模牆面,反璞歸真是美術館的特色,安藤忠雄擅以陽光與建築結合,變換莫測的光影,瞬息變化萬千,讓人心馳神盪,唯恐稍一眨眼,錯過任何精彩片段,難怪是建築藝術愛好者的朝聖地。

 台灣藝術家王文志和林舜龍也共襄盛舉,2013 年王文志以「小豆島之光」代表台灣參展。「小豆島之光」位於中山村丘陵梯田間,並不容易到達,高15 公尺寬18 公尺的巨型竹編藝術,以當地所產的 5000 根竹子完成,結合附近中山和肥山兩村村民協力,並於網路號召,由各地搭船前來的義工,到島上合力完成這項作品。

 本來中山和肥山兩村居民長年對於水資源和土地運用有些小紛爭,透過共同合作這項作品,彼此卸下心結。今年王文志再度與當地居民一同創作第四件作品「小豆島之戀」,「小豆島之戀」由3個空間組成,依序是玄關、心靈跟開放表演的空間。不但融入附近的梯田景致,更呈現傳統竹編的美感。緩步走進「小豆島之戀」,陽光穿透竹隙,或坐或躺或仰望或俯思,沒有任何嘈雜,大家氣定神閒享受這一片靜!

 另一位藝術家林舜龍,2013年受邀以海飄植物「棋盤腳」為發想,提出「跨越國境・海」計劃,於豐島甲山聚落海灘建造棋盤腳種子船裝置。2016年再度參展,創作藝術品「跨越國境‧潮」永久常駐高松港。今年林舜龍以「跨越國境‧波」,運用當地的竹子,集結當地村民與台灣志工,編織出巨型仿深海生物,林舜龍表示,透過作品希望世人關注小孩及環境保育的議題。

 走訪「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最讓我感動的是當地居民熱情參與,歡喜迎賓。和同行友人騎著腳踏車,從「天使之路」沿著海岸線前往三都半島,兩地相距數公里路,好不容易氣喘吁吁抵達中途休息站,全身汗流浹背,看到冰鎮金桔、麥茶,還有涼麵線、飯糰,二話不說,馬上點餐每款都嚐嚐,享用完畢結帳時,村民笑嘻嘻表示無料招待,讓我們大吃一驚,也感動村民的熱情待客!細心觀察,小豆島上展場服務志工幾乎都是當地高齡長者,個個笑容可掬,引導旅客行進、停車、蓋章,參與藝術祭,服務外來旅客,讓旅客賓至如歸,是村民無上的榮耀!

  

 「藝術祭的舉辦目的不是為了促進觀光,是為了自己的生存,找到永續發展的方向。」這句話讓我反芻再三,反觀台灣的觀光產業,缺乏長期經營永續發展的決心,盲目一窩蜂跟著風潮,但求速成的短利,新鮮感消退熱潮過後,衍生許多問題,「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是很好的參考指標!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