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13558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928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謝麗華主任陳秉熙科長
主編/陳弘偉校長
編輯/陳弘偉校長、鄭綺瑩老師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928期
 點閱次數: 1721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9/9/12
pic   生態美學、品味生活【張秀潔/臺北市內湖區麗山國小校長】 pic
pic pic
pic
主題圖片
帶領孩子從生活中學習藝術
主題圖片
由學生設計的藝術公車正式準備上路
pic
  為提升中小學藝術教育品質與涵養,在中小學階段有效落實教育部「藝術教育白皮書」及「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讓12年國教無縫接軌。本市卓越藝術計畫在103年至104年執行計劃期間,致力於將美感教育與人文、文化及生活美學互相融合,有計畫的鼓勵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透過跨校社群的分享與研發,落實創新課程與教學。在105年至106期間,戮力激發學生的統整與設計思考,鍛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從過程中培養審美意識與鑑賞能力,深化未來公民的美學涵養、提升美感教育與人文素養,孕育出生活品味出眾,具有文化美感的社會公民。至於107年度,則以整合科技與藝術跨域為要務,昇華過去四年的藝術教育,融入實驗教育的新思維,責成各校發展更具有創意的科技藝術實驗課程,實踐當代藝術科技與藝術教學互相為用的特點。

  正因科技與人性的不可分割,藝術與科技在STEAM教育的融合之下,108年的主軸定位為生態美學(Ecological Aesthetics),回歸以「人」為主體性的思考。我們常說「臺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但齊柏林在《看見臺灣》的紀錄片中,卻感嘆「沒有人的地方最美」,原因在於我們不懂得如何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這不僅僅是環境教育的問題,更是美感教育需要重視的面向。美感教育與環境教育之間必須攜手並進,美感教育的生態涵蓋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自然等層面,而藝術則是彼此融合的網絡,透過覺察、認知、情意與行動的教育歷程,編織生態美學的圖像論述。「生態美學」的核心為「天人合一」,探究人類與生活環境及生態系統共生共好的關係,於是在我們的計畫執行中,孩子對地球公民身分的覺醒是我們要召喚的目標,此與十二年國教的「自發、互動、共好」核心理念不謀而合。因此,本計畫從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食、衣、住、行、育、樂六個層面開展,交織彼此關連的動能,透過沉浸與參與式的美感行動來美化生活、環境與社會。

  美感來自於「人」能夠巧妙地運用其感官,去體驗及知覺各種「人」、「事」、「物」在形式與內容中所存在的特質,讓人產生愉悅、幸福、舒適、激賞、嚮往、崇敬、省思等「經驗」,進而以符號作品去表現其經驗與意義;美感乃為理性與感性、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之調和,促進身心健康和全人發展。綠色環保及生態永續發展早已是全球議題,生態環境的維護刻不容緩,二十世紀末興起的「生態美學」、「環境美學」、「大地美學」等名詞反映的正是人類深入反思身處環境的趨勢。美感連結和諧狀態的紋理,藉著環境審美了解人與環境相互依存及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建立尊重天地萬物生命的環境倫理觀,成就改善社會永續發展的目標。

  本計畫目標基於實驗研究精神,在行政推動部分,透過美感行動來引導學生能從小學習美化生活與社會環境做起;在學校教師方面,提升藝術教師教學品質,強化藝術教育教學成效與學習品質;透過跨校工作坊研發生態美學課程,帶動老師積極建構跨域課程與場域,增進學生藝術體驗與生活美學實踐機會,深化學生藝術人文與生活美學涵養;在課堂上,也能整合生態議題融入藝術創作,落實開發在地化與國際化的藝術課程,開拓學生教育的新思維與新體驗,尤其透過實地引導學生透過覺察、認知、情意與行動的教育歷程,建構學生美學生態藍圖。

  本年度卓越藝術計畫聚焦在探索生態及生活環境,強調生活美學,探索「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各種可能性,朝向食、衣、住、行、育、樂等全方位試探,依內容分為食、衣、住、行、育、樂六個子計畫,分別為食尚組、創客組、住福組、行動組、育展組、樂活組。食尚組由逸仙國小統籌,已於三月公告各區高國中小計畫申請方案,各校盡力發掘生活中「食」的各種樣態及美感,無論是食材本身的創新,或擺盤的創意、外在的包裝、店舖美學等。教師將引領孩子透過課程學習、實地走訪、深入接觸,認識傳統中的美學,並利用設計思考引發創造力,透過美學賦予新意。創客組由南門國小規劃,以生態美學為主軸,邀請表藝團體到校展演、規劃生態美學藝術創作展,內容包含生態美學服裝創作、生態環境規劃及創客作品。除此,還辦理兒童戲曲創作營隊,創新傳統戲曲與服裝,融入多種現實社會中的元素,形成了具有現代民族藝術的戲曲演出服裝。致力結合傳統藝術與「衣」著生活美學,進行戲劇創作、即興表演、角色扮演、彩繪臉譜,製作面具及服裝道具來表達情感、創作戲劇場景等活動。同時開發創意的肢體語言與聲音,引導創意思考製作分組表演所需之服裝及道具,讓每一組創作的戲曲服裝及道具都能夠在舞台上再現戲曲美學,點燃學生創作的火苗。

 住福組由溪口國小發展,實踐居住美學為主的具體方案。前半年以焦點對談、專家會談方式,由核心成員進行專業對話與發想,透過專業對話來引導出概念與想法,進而付諸實踐。後半年則藉由工作坊方式,由國中小核心成員招募並帶領藝文教師從創造思考、問題解決出發,將發想與概念轉化為可實踐的實際做法,把生態美學、居住美學的概念融入在學校教育的「教」與「學」元素,藉此邁向卓越。具體實踐方案內容包含「生態美學住宅行動」與「生態美學生活裝飾」兩大主軸,藉由廢棄物件及可回收再利用物件,設計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物件,同時將學生設計再製作的物件,於卓越藝術成果發表時展出、義賣或與社福機構合作將作品贈予弱勢團體;透過卓藝教師團隊的帶領,深入需要住宅改造的弱勢團體社區,進行住宅美學行動計畫,以生態及自然元素為設計理念,進行住宅改造,並建構生態永續與維護照顧的居家環境概念。最後,將一年來從構思、對談、聚焦、設計、實踐的歷程,轉換成具體的成果。行動組由永建國小規劃,秉持著堅守生態美學的理念進行行銷,透過公車行銷把生態美學的概念帶給大眾。藉著環境污染、物種生存、氣候變遷、綠色建築、能源再生、食品安全六大主題,喚醒社會大眾對於環保的關注,透過整合生態概念,強化運輸行銷,以全市徵件由各校師生提出生態主題企劃與整體設計,以生態故事行銷並強化品牌之親民度,透過推廣公車,強化主題特色與彰顯品牌價值。

  育展組由辛亥國小主籌,將科學及生態與美學結合,策劃以瀕臨絕種動物生態美學的特展來引導本市國中小學學生一起來學習科技、生態和美學三領域的合作展覽。學童參與此特展,將藉由認知學習、觀察探究、體驗操作和創意創作等形式來學習藝術與科學,讓學生學習的內涵更豐富,學到的能力更實用,學習的發揮更貼近生活,達到生態美學的教育理想與目標。樂活組松山國小則結合卓越藝術與卓越科學工作團隊,進行跨領域的整合活動,規劃在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將科學與藝術和生活相結合,展開十二年國教「自發」、「互動」及「共好」的基本理念與精神。從「踏尋都市綠寶石」的行動方案中,從理解問題為開始,喚醒學生對社區綠地的情感,透過個體與環境間的良善互動,達到跨領域自主學習的科學探究與藝術涵養的生活素養,形塑公共領域的正向改變。因此,「踏尋都市綠寶石」之規劃,結合了科學與藝術教育的範疇,透過規劃課程活動以校外綠地公園之生態、藝術營造為方向,實踐戶外體驗的服務學習,包括進行生活周遭環境的綠美化、空間改造、活化或閒置空間再利用等作為,培養學生對科學藝術等跨領域的生活素養和公民服務之社會責任,奠基終身學習的底蘊與內涵。

  素養導向之課程與教學推動組由太平國小依循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之核心理念,與廣達文教基金會《游於藝》計畫結合,協助各校發展素養導向之課程模組。透過展覽資源的引入,豐厚學生之美感視野,讓美感課程不侷限於單一學科,整合且同時開展各種不同的學習領域,協助學生統整學習經驗並落實於生活之中,以呼應教育家杜威(Dewey)所強調的「藝術即經驗」之教育理念,以培養具備全人及公民素養之未來人才。

  綜上所述,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之課程發展係整合社會資源以及文化資產,著重領域內不同科目教師之協作,擘劃藝術教育之共同圖像,進行彈性、累進、多元、創新的課程設計。卓越藝術計畫今年度的主題:生態美學之食、衣、住、行、育、樂,此乃依據藝術領域之特性以及教育趨勢,課程發展與教師教學以強調素養導向、漸進發展、銜接連貫、統整為原則,進而開啟孩子們多元適性的學習為目標。整體而言,經由多元的藝術學習與美感經驗的累積,培養以學生為中心的感知覺察、審美思考與創意表現能力,從快樂學習的過程,充實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