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174
電子報內容
   第798期
【2017/1/14 國語日報
  山下工美 創造光與影藝術想像
主題圖片
以雕塑、光線和影子呈現出坐在椅子上的人影
報導/楊惠芳
攝影/陳壁銘

   牆上不規則的數字積木排列組合,看起來沒有什麼神奇之處,但只要把燈光打上去,不可思議的影子之美就出現了。旅居紐約的日本光影藝術家山下工美(Kumi Yamashita),對燈光與影子有非常獨到精準的眼光。一般來說,光與影都不是能直接預測的東西,但她卻可隨心所欲的操控它們,把牆壁當畫布,光與影則成了她的畫筆,在牆上完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光影藝術作品。

 被譽為二十一世紀十大前衛藝術家的山下工美,擅長以「光與影子」作為創作媒材。即日起到三月五日,在臺北市中正紀念堂舉辦「浮光掠影——山下工美二十五年創作展」,這不僅是她的作品首次在臺展出,也是全球首次集結她的「光影」、「織品」、「拓印」、「年度新作」等創作的個展。

 山下工美表示,她從小喜歡畫畫,二十多歲時發現自己對光影特別著迷,決定以此做為創作主軸,靈感則來自生活周遭的體驗,包括生活裡與朋友的對話、看大師的作品,以及看大自然的感受等。

 在山下工美的眼裡,光影藝術有無限可能,她擅長使用光影,產生美麗的視覺效果。山下工美的作品,往往呈現「你眼睛裡看到的,並非事實全部」的理念。她最著名的幾項光影作品,都是利用看似不規則的物件,雜亂無章的裝置,靠著光投射成富有生命力的人影,即使是一張紙,也可以玩出人形影子的輪廓。

 「你活著的每一天,都仰賴各種數字來證明你的存在,這社會讓抽象的數字變得比真正的人更真實。」山下工美竟然用一幅簡單的光影作品,一針見血的把數位時代的存在焦慮詮釋出來,比起耗資千億的科幻電影特效驚人。

 走進展場,如果不搭配特別的燈光,民眾只會在展場中看見滿牆的色紙、零散的積木,還有一張凌亂的單人床。但透過山下工美的巧手布局,反而會看見一張張細緻的側臉、屈膝而坐的女孩,還有優雅婀娜的倩影,更令人驚嘆的是,影子雖然無法呈現表情,卻在默然無語中傳遞了各自的喜怒哀樂。

 除光影作品外,山下工美也帶來她的「織品系列」作品,用一根縫紉絲線與無數釘子鋪陳出一張張人物素描;「拓印系列」則是用筆記本、信用卡、鞋子等私人物品為媒介,拓印出巨幅肖像,其中一件《貝克特在自己的話裡》,則是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貝克特的日記文字,拓印成貝克特的臉部模樣,令人嘖嘖稱奇。

 另外,在展覽的盡頭,「Living Space」展區規畫了多種影子互動遊戲。參觀者可以讓自己的影子徜徉在牆上的床,咀嚼作品《賴床者之歌》的那份慵懶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