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臺灣鮭魚」的櫻花鉤吻鮭疑似因基因窄化,出現異型個體。海洋大學教授郭金泉昨天表示,去年底,在七家灣溪發現一條外形怪異的臺灣鮭魚,頭大、眼小、體色透紅,體長也比一般長,質疑可能和基因變異、環境荷爾蒙或外來種雜交有關。
郭金泉指出,一般臺灣鮭魚頭身比例一比三,但該個體卻是一比四,眼睛在同側且較小,體長達三十六公分,比一般二十公分長。雪霸國家公園境內管轄的七家灣溪是臺灣鮭魚重要棲地,但大甲溪上游武陵農場民生用水和農業用水,經年累月排入,懷疑是汙染物藉由食物鏈累積放大,改變環境荷爾蒙。
另外,二○○四年,艾利颱風沖毀雪霸國家公園的鮭魚孵化場,當時三千多尾基因相近的養殖鮭魚進入野外,郭金泉質疑這起意外恐怕也改變了野生族群基因。他痛批雪霸還在臺灣鮭復育池中養殖外來種虹鱒,可能與臺灣鮭雜交,臺灣國寶魚岌岌可危。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主任廖林彥表示,武陵農場已經轉型為休閒農業,無農藥使用問題;颱風雖沖毀孵化場,但魚群很難在幾十噸的砂石中存活,更無法在風災中交配育種;養殖虹鱒是測試侵入物種的實驗,已獲學界認可,且虹鱒根本無法和臺灣鮭順利交配。
廖林彥表示,曾看過體長超過四十公分的鮭魚,而身體變紅可能是因為攝取類胡蘿蔔素或蝦子等,郭金泉發現的魚絕對是臺灣原生種,沒有雜交或基因問題,不過,針對郭金泉的發現,會持續追蹤。
【阮筱琪、實習記者黃甯群╱臺北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