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309
電子報內容
   第829期
【2017/8/23
  【學校中的紅布條/新北市貢寮國中 曾品璇老師】
  學校牆面上,掛著紅布條,這是數百師生的日常景象,來來去去,行經時偶爾瞥眼,已成常態。

  紅布條清一色套版樣式,寫著學校的「大」事:哪位學生考上了什麼學校,教師爭取了什麼榮譽;或者,這個學校獲得了(  )獎。

  這些紅布條,在校園中高高掛著隨風搖擺,愈高愈顯眼才是正道;紅色布面拉緊繩結,左懸右掛綁緊死結,深怕一有閃失紅布落下,害怕連同學校的名譽啪嗒散落一地。紅布條中寫著「師生同賀」,「同賀」這兩字是約定俗成的應酬之語,尚未成年,先學會說幾句俗又甜的話語,遁入不知所云的群體之中,方能安安穩穩地進入集體社會。

  行經台灣中小學,校園無論外內,舉目所見,少不了「紅布條」點綴;細細凝視或者追問,會發現許多學生的名字未經本人同意卻嵌上布條。紅布條甚至喧賓多主,搶了校園的視覺空間,壓過了真實且眾多的學生生命,成為主角。

  如果說,一間學校的紅布條代表一所學校的價值觀,一所學校的價值觀代表學校中各種成員(校方、學生、家長)對人、事、物的判準和衡量;那台灣學校中對紅布條狂熱的集體躁動,此種集體躁動而形塑成的紅布條文化讓人擔憂。

  如此張狂地向外界證明豐功偉業,如此躁動地往自身貼上鑲著金邊的標籤,如同一隻害怕的刺蝟,在樹叢中顫慄發抖,卻繃緊神經,豎刺而憤怒;或者海中受到驚嚇的河豚,氣鼓鼓地膨脹身體。然而,實則懼怕且自卑。

  學校害怕招不到學生,家長害怕小孩缺乏一條順遂的路,小孩/學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害怕什麼,反正,跟著做就對了。紅布條高高掛,隨風飄揚,我們躲在它的庇護下,唱揚升學主義之歌,讚頌以獎辦學之效,教師們繼續寫著種種計畫;我們在一個驟變的世界追求著一成不變的成就,或許大人們也自知不妥,但心知肚明:單一的價值觀才能讓得來不易的權力繼續運行。

  然而,我們真的需要紅布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