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304
電子報內容
   第846期
【2017/12/18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青年迴響行動節 行動落實改變社會
主題圖片
教育部長潘文忠(中)到場勉勵青年迴響行動參賽隊伍
為了鼓勵青年行動落實,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06年推出「青年迴響計畫」,以非傳統創業競賽方式,實踐社會創新精神,用行動為關注議題做出改變,並且今(17)天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辦「青年迴響行動節」暨提案發表會,評選出最具代表行動力的3組團隊。

這次計畫總共有217組團隊報名,歷經3階段篩選,最後入選10組團隊橫跨全台8個縣市,議題層面從個人到整體社會,除了憂鬱症、流口水患者等身心問題,更有女性身體自主、台語保存、媒體創新、流浪動物與偏鄉兒少教育等社會文化層面,同時森林永續及街頭菸蒂等環境保育問題也沒缺席。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青年署今年首次藉由青年迴響行動節的活動,希望激勵青年朋友做出不一樣的突破,這10組團隊的議題,有許多在社會上已存在很久的問題,這些青年團隊願意想出具體或宏偉的解決方式,期望這也能成為台灣年輕朋友關心公共議題的窗口,同時勉勵參賽的青年團隊繼續努力,用落實行動改變社會讓國家更加美好。

評審特別邀請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陳東升、雜學校創辦人蘇仰志與活水社企楊家彥等,經過激烈討論後由關注流浪動物議題的「浪犬博士(找到對的牠)」團隊、關注流水症患者議題的「讓我罩顧你」團隊、以及關注憂鬱症患者的團隊「最後一個晚安」獲得最大「迴響獎」,每隊新臺幣15萬元。

以台語文化保存提案的「共山曉」獲得「評審特別獎」,以及關注偏鄉兒少教育議題的「盛夏少年」獲得「執行團隊特別獎」,各得5萬元獎金,另評審們也特別提供了學習機會,增設了三個「評審特別獎」,獲獎團隊分別為「Tt美胸教室」、「臺灣森77」、「呆丸囡仔(看見,臺語)」。

「青年迴響行動節」以迴響製片場的概念,展現行動團隊在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計畫成果,同時在華山園區內與民眾「快閃」互動,歡迎對社會創新議題有興趣的民眾,周末到場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