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620
電子報內容
   第847期
【2017/12/21
  看見數學跨校共備社群的生命力 文/詹明霞 臺北市信義區永春國小教師
主題圖片
   今年暑假,到陽明山教師研習中心參加數學領召研習。除了上山取經、吸收新知外,我參加了由孫德蘭老師號召發起的「數學跨校共備社群」。孫德蘭老師以交通便利的永春國小做為研習場地,並邀請興雅國中數學領域吳如皓老師擔任講師,一學期三次,共備時間是週六早上9:00-12:00,老師們皆是自發性參與且不吝分享教學心得,目前人數約有三十人。 
   
    記得十一月十六日的共備,吳老師準備了「空間之謎」遊戲。一開始,吳老師優雅的發下一張白紙,示範將紙對摺的步驟及提醒剪摺痕的位置(在黑板上也畫出步驟,做視覺提示),接著請我們在紙上寫下對應的數字,遊戲規則是要拼出「四個」一樣的數字,如:「四個1」或「四個5」,只要成功拼出一組數字,就用筆框起來做標記。剛開始,愚鈍的我不清楚遊戲規則(老師說了,但我依然聽不懂),不知道怎樣才是過關?陸續有夥伴歡呼的喊著「我成功了!」、「YA!我拼出四個7了!」當下的心情是焦慮的、沒有自信的、感到很糟糕。直到自己「不小心」也拼出「四個6」時,成就感來了,乘勝追擊,後來也順利拼出好幾組數字,從原本的「沒有自信」到「原來我也可以」,成功的喜悅表現在臉上。
    
    學習的本質就是在解決問題、處理問題,讓學生有能力面對生活。透過「空間之謎」活動,我回顧自己的教學歷程,因為課程進度壓力,多半是趕進度,少有空白時間融入遊戲學習。吳老師跟我們分享他的教育哲學態度:
1.教師間的交流重點不是討論教學活動結果,而是透過一個活動來反思自己的教
  學。如:吳老師提到,老師備課時應多準備幾張備用紙,學生若是剪壞了或摺
  錯了,不需要責備,再給他紙重新做就好,允許學生犯錯,嘗試錯誤也是一種
  學習能力。
2.數學課最精彩的不是老師說了什麼,而是老師留下了什麼沒說。如:當我們在
  拼數字時,老師只是在一旁巡視,適時鼓勵我們這群專注主動的「學生」。當
  有人拼出「2」和「3」時,發現四個數字的方向有些是顛倒的,於是提問,「這
  樣拼也算對嗎?」這真是教學的藝術了。通常課堂上老師會擔心學生不理解,
  於是拼命教、拼命說,但學生真的聽進去了嗎?學會了嗎?讓學生主動探索、
  誘發自主學習,學生的發現就像找路的人,慢慢摸索出路徑。吳老師也提醒這
  些都不會在課堂上自然發生,需要有縝密課程設計,包括出一份好的作業,好
  的問題才能引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