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324
電子報內容
   第858期
【2018/3/13 原住民電視台
  校園美感計畫 崇德.泰武2小校獲特優.甲等
  學生奔跑穿越在校園的古謠步道,泰武國小的這條步道,原本只是要解決下雨天土壤泥濘難走的問題,沒想到後來,不僅能提供古謠傳唱隊練習空間,步道兩側也栽種了北大武山沿路最常見的植物-錢幣草和羊齒,打造了一處師生共同體驗音樂之美的環境教育場所。 同樣誤打誤撞的還有花蓮崇德國小,學生們在白石旁認識傳統的起源傳說,把教室拉到戶外。

 (花蓮縣崇德國小校長 黃麗花:美感的介入點,就是有一個校外人士,他送我們一顆三十噸的大石頭,我們就引用到太魯閣族的傳說故事,半樹半石的那個起源地,然後從那裏做一個基地,開始建設。) 崇德國小校長認為,經由校園的美感營造,可以潛移默化打開學生的學習能力。 

  (花蓮縣崇德國小校長 黃麗花:那我們民族教育課程的老師,也會利用那個地方來做民族教育課程,不管是在大石頭上一起唱歌,或者是講神話傳說的故事,所以其實那個美感環境的基地,除了是小朋友玩樂的場所,他也可以成為一個民族教育實境的教室。)

  求學階段的孩子,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生活在學校,校園的空間營造尤其重要,經由校園的美感營造達成環境的潛移默化,不僅可以打開原鄉地區學生掌握與感知美感的能力,也能增進對族群文化內涵的認識。

  【Siku(林瑋茜)/Tjivuluwan(孫政賢) 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