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1142
電子報內容
   第867期
【2018/5/10
  自由與自在【文/廖振順 臺北市立萬芳高中教師、教育部師鐸獎教師】
 自由與自在

 當老師提醒學生必須盡什麼義務與責任的時候,學生會強調「我們還小」;當老師制止、限制學生某些行為的時候,學生會高呼「我們已經長大」。

 你要吞紅色的,還是藍色的藥丸?

 電影《駭客任務》(黑客帝國)中,許多人時時刻刻都面臨內心抉擇交戰,到底是要選擇脫離母體而自由,還是重回母體而自在。若是選擇自由,那最好弄明白到底自由是個什麼狀態。那麼,自由會是什麼狀態呢?自由不只是自我選擇,愛怎麼做就怎麼做,自由還包括了什麼都要由你自己來處理,你自己來認知,你自己做決策、做判斷、做選擇,而且你必須要承擔這個判斷和選擇的後果,這才是自由的真實狀態。自由說起來高大高尚,但實際上,和許多事情必須付出代價一樣,自由也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當你的自我存在的時候,你要承擔種種的責任。自由意味著獨自一人面對風險,而願意面對的風險高低,則決定了一個人的氣質。

 成長的困境

 學生的行為被制止、限制的時候,學生高呼「我們已經長大」,其實要求的是自由,但是,當面臨到必須付出的義務與責任時,卻又希望重回母體,一切皆由母體負責,而自己依然可以在母體中享受那份自在。換言之,現在學生們面臨到一種困境,那就是既要得到脫離母體後的自由,又要擁有身在母體中的自在,但這兩者無法並存。

 省力是本性

 弗洛姆寫了一本《逃避自由》,這本書嘗試分析納粹心理學,他認為納粹主義的起源就是很多人不願意獨立思考,因為獨立思考帶來很多的麻煩和痛苦。此時希特勒承諾要給他們帶來幸福、希望與未來,於是許多人就這麼基於本性的、自然的放棄了自己的思考,畢竟讓自己認知成長需要耗費大量能量,是長期辛苦的,知道更宏觀的真相,卻無力更動是痛苦的,此時,讓希特勒來滿足他們的精神想像,絕對是耗力最少而又符合理想與浪漫,在物質上和精神上能舒適、自在的條件下,「擁有自由」只不過是蒼白而無力的虛詞。

 不要巨嬰

 自由不能脫離責任,我們必須從「孩子選擇,父母負責」,進化成「孩子選擇,自己負責。」這個進化過程,就是孩子的成長。這樣的孩子,會用內在動力來做事情。換個狀況,若是從「父母選擇,孩子符合」,演變成「父母選擇,孩子究責」,那肯定會是一場悲劇。而這樣的孩子,是在使用外在壓力,被別人逼著做事情。讓孩子選擇,必定會面對混亂甚至脫序的場景,此時關鍵時機的教育至關重要,關鍵時機的關鍵教育,能在混亂中,讓每個學生嘗試學習著看到自我,也摸索著自己與他人的界限在哪裡。整個過程就是教導孩子,如何從一個「嬰兒」轉變成成熟的「成人」,這樣的過程若是無法充分學習,那我們就會在社會上看到一群體型碩大的嬰兒,狂亂地要求無需負責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