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449
電子報內容
   第868期
【2018/5/17 國語日報
  廢校活化 學者籲由民間主導

 受到少子化影響,愈來愈多學校面臨裁併或廢校命運,但不少學校廢校後變成蚊子館。臺灣師範大學副教授姚瑞中表示,過去二十年,教育部及各縣市教育局處陸續裁併了兩百六十多所國小,但這些學校建物都還堪用,雖然教育部從二○○七年投入三億元經費,活化閒置校舍再利用,但實際情形不樂觀。

 姚瑞中建議,借鏡閒置空間更多的日本,將閒置空間積極轉型,最好要由民間主導、政府參與的合作方式,不能完全依賴政府補助金,而是要因應地方的環境及發展需求,活化才能真正落實。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許麗娟表示,教育部訂立「國民中小學閒置空間活化利用及列管注意事項」,引導學校對廢棄校舍再利用,並都有列管,除了非常偏遠的校舍之外,大部分廢棄校舍都有活化再使用。

 姚瑞中帶領臺師大、北藝大學生踏查全臺閒置公共設施,完成《海市蜃樓:臺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第六集,昨天出版,並舉辦討論會。姚瑞中分析公共設施閒置的主因,包括政策誤判,行政效能不足,時代任務結束或轉型失敗,法規不合時宜,活化只做半套,公德心低落,指定歷史建物或古蹟後,卻無積極作為等。

 姚瑞中說,以雲林縣崙背國小五魁分班為例,因學生人數不足而廢校,雖然建物保存完好,但踏查發現,改為村辦公室及社區照護關懷據點後,鮮少人使用。

 負責踏查臺東縣大武鄉大鳥國小大竹分校的學生林彥翔指出,到了大竹分校,只見大門深鎖,教室淪為儲存空間,遊樂設施被雜草占據,球場上的籃球框只剩骨架。走訪其他閒置國小,像大竹分校這樣的案例還有許多。

 另外,南投縣信義鄉忠信國小自二○一六年八月廢校以來,沒有活化現象,地上滿是落葉,雜草叢生。南投縣埔里鎮鐘靈國小的教室也是滿布灰塵,課桌椅散落,沒有任何活化舉措。

 花蓮縣大富國小廢校後,雖然由花蓮縣啄木鳥全人發展協會認養,但學生鍾岳庭前往踏查時,雜草及腰,籃球架及教室殘破不堪,看起來不像有密集使用的空間。

【楊惠芳、沈育如/臺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