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413
電子報內容
   第877期
【2018/7/24
  以溫柔而堅定的心法陪孩子成長 【楊淑惠/臺北市雨聲國小校長】
主題圖片
您正因為需要不斷的排解孩子之間的糾紛而苦惱嗎?
您擔心孩子彼此的手足情感問題嗎?
你無奈於無論如何的公平,孩子就是覺得你偏心嗎?

    幼兒至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年紀小、可塑性高,是正確觀念及良好行為養成的重要階段,然而或因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或因融化於其可愛的笑容,或因其擾人的哭鬧,愛子心切的父母難免會搖擺自己的教養準則,且常讓自己陷入筋疲力盡的無力感。本文試著以經常上演的手足爭執為例,跟大家分享「溫柔而堅定」的陪伴心法,希望對正整日渾渾於照料家中幼兒的家長們有所助益。

    對於孩子之間的吵吵鬧鬧的問題,首先,請家長與孩子訂定絕對不能動手打人傷人的最高原則,如果有違反,一律嚴厲斥責、要求道歉並罰站5分鐘等,其他一般的爭執,則以不判斷是非對錯,直接請孩子分開,各待在一室,直到有一方覺得情緒平復了,提出請求,經另一方同意,始可恢復共處與共玩。
    因此當孩子哭哭啼啼的前來訴說對方的不是,訴說自己如何的委屈時,家長請以溫柔而堅定的口吻說:「好,我知道你們吵架了,現在請哥哥到媽媽的房間,弟弟留在這裡,誰覺得自己不生氣了,可以跟對方玩了,再出來跟媽媽說喔!」其他就無需再處理了。
    因為,除了實在沒有時間與力氣一直擔任法官、一直辦案外,我的理念是:孩子年紀小,表達力不足,事情的對對錯錯,難以釐清,況且幼兒階段的孩子,尚屬道德自我時期,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且手足爭寵也是該年紀普遍而自然的現象,因此,如果此階段孩子的糾紛,父母親一再的介入處理誰是誰非、誰該跟誰道歉等,即便孩子怯於威權而順從了,內心也常會認為偏心、不公平,並無助觀念的釐清與建立,長期下來,傷害的卻是手足之情。另外,試著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每個人的看法不盡相同,也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以是非來論斷,更何況媽媽不在場,沒看到,也不是當事人,貿然介入,只會讓事情變得複雜而失焦,所以當下先要求分開,等情緒平復了以後,或許他們再自己去討論是非對錯。這是一種處事方法及價值的引導與示範。
    幾次溫柔的堅持之後,我發現當孩子之間有爭執時,因為擔心被分開,擔心遊戲時間被剝奪,糾紛竟能自己處理了、爭吵減少了、也不會再來告狀了,當然手足感情也就越來越好了。
    其他如自己的玩具自己收,否則就兩週內不能再玩玩具;或小學以後的每日半小時閱讀時間的堅持等,也都是一樣,先訂好準則,然後以「溫柔而堅定」的心法陪伴孩子成長,效果不錯喔,您不妨也試試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