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380
電子報內容
   第879期
【2018/8/2 國語日報
  校園霸凌 七成八學生曾是旁觀者

阮筱琪/臺北報導

 校園霸凌事件頻傳,根據學者統計,霸凌「旁觀者」人數遠比「施霸者」、「受凌者」多。臺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研究所所長陳品玲在民國一百零四年統計一萬八千兩百五十七名國中、高中職一年級學生,所做的「校園霸凌相關經驗盛行率」發現,其中七成八曾是霸凌旁觀者,三成四是受凌者,四成九曾是施霸者。

 衛福部國健署昨天舉辦兒少健康數據與政策論壇,針對青少年校園霸凌現況等議題進行討論。陳品玲說,校園霸凌類型以「言語」類型最常見,其次為關係、肢體、網路,關係是指利用同儕排擠的方式孤立某人。

 陳品玲引用一百零四年的研究指出,施霸者中,男性多於女性,國中生多於高中職生,居住地區以臺灣北區最多;受凌者、旁觀者同樣以住在臺灣北區、男國中生為多數,推判也許北部學生較活潑,願意呈現問題,但詳細原因要進一步釐清。

 陳品玲說,一百零六年也曾統計校園霸凌盛行率,發現有百分之十八的兒少從一百零四年參與霸凌相關角色,到了一百零六年轉為不參與,但也有近百分之八從本來不參與霸凌,轉為霸凌相關角色,這些人多半是住在南部、就讀高中職的女性。

 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陳怡樺表示,長期受凌者可能導致嚴重且永久的心理健康問題,例如憂鬱、焦慮等;並非所有受霸凌學生都會出現身心健康風險,約一成二到兩成二有較高復原力,會往正向發展。

 與會的吳姓國中教師說,旁觀者通常害怕成為下個受凌者,因此默不做聲。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系教授李明憲表示,縣市政府或學校不要害怕霸凌通報越來越高,通報越高越好,代表問題被反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