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277
電子報內容
   第888期
【2018/10/5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台灣文學中的河流記事 無河之島松山文創開展
主題圖片
台灣文學中的河流記事 無河之島松山文創開展
   趨勢教育基金會今(5)天在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舉辦《無河之島:台灣文學中的河流記事》展覽開幕茶會,透過當代指標作家與藝術家團隊的合作,展開為期16天的跨時代及領域的創意激盪,期望讀者在多媒體作品的場景中,體驗立體文學的閱讀感受。

   這次展覽邀請包括黃春明、簡媜、劉克襄及房慧真等9位作家共同參與,10組藝術家則為畫家林惺嶽、曲全立與李宜珊等團隊,另外還有台北市義方國小及南投縣集集國小的同學們共同創作,各自從不同世代的角度出發,在創作對話的十字路口中,試圖反映人類與河流的互動歷史,並且重新喚起民眾生活日常與河流之間的連結,以及對自然的情感想像。

   趨勢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怡蓁表示,基金會在2011年就曾經在剝皮寮舉辦過玩意文學節,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呈現文學的美好,今年再次藉由這樣的方式打造「立體文學」,201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布·狄倫是一位歌手,卻能夠獲得文學獎項,這就是立體文學的展現,他的歌詞就是文學,就像唐詩、宋詞也都是可以吟唱的文學作品,因此規劃出「立體文學」年度系列活動,並且以「河流」作為首次展覽的主題。

   《無河之島:台灣文學中的河流記事》展覽策展人之一的楊豐維說,台灣文學中有許多關於河流的創作,希望民眾能夠過文字的閱讀,接近過往生活中曾經熟悉的河流文化,看不同世代的創作者如何接觸、回憶、看待及展望河流,試圖讓讀者重新接近河流,並且從文學中獲得不同的體悟,展覽尚未開展已經有近千位師生預約參訪,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一同來感受台灣河流文化與立體文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