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260
電子報內容
   第897期
【2018/12/8 國語日報
  賦予個性 人形藝術更精緻
主題圖片
人形藝術家張鶴齡和他的作品〈愛麗絲〉合影。【攝影/高修民】
 人形藝術家張鶴齡自小喜愛芭比娃娃,如今推廣人形娃娃還成為畢生職志。他的學生不僅來自臺灣各地,還有遠自香港、泰國等地來的。張鶴齡投入人形創作已有十八年,他的堅持,使他成為臺灣首屈一指的「球體關節人形」藝術家。

 張鶴齡曾在跨國家具公司當陳列設計,也曾到大賣場當收銀員,後來被全球最大的美術材料公司日本PADICO派到中國上海開拓市場。民國一百零一年他參加高雄市文創設計人才回流駐市計畫,回臺開設人形工作室,並榮獲兩屆臺灣工藝競賽美術工藝入選獎項。

 張鶴齡認為,學習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他讀高職時,買書自學製作人形娃娃,後來到高雄拜遇偉秋為師。遇偉秋是日本人形大師吉田良在臺首名學生。兩年前,他特地到日本和吉田良交流,目前在臺灣藝術大學工藝系讀碩士。

 球體關節人形娃娃起源自歐洲,泛指各種有球形關節,手和腳都能轉動的人偶。近年來,全球興起球體關節人形娃娃的藝術風潮,臺灣玩家也從原本把玩、改造、收藏,轉變為動手製作,賦予娃娃更深層的藝術氣息與獨特個性,成為一門細膩精緻的工藝創作。

 張鶴齡表示,要當一名人形師,要有能長時間創作的耐性。他製作人形娃娃的創新之處,在於他為初學者研發的娃娃頭。這項產品可以讓完全沒有經驗的人很快就上手。

 張鶴齡感謝他那開明的母親,不因為他是男生,就不准他玩娃娃,甚至鼓勵他念高職美工科,再升學讀大學;如果他當年被逼著去念普通高中,恐怕不會有今天的他。

人形娃娃作法大公開

‧步驟一:根據設計圖做發泡胚體。
‧步驟二:包覆黏土。
‧步驟三:製作娃娃頭雕。
‧步驟四:烘乾細部成品。
‧步驟五:塗上底色。

【報導/高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