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308
電子報內容
   第898期
【2018/12/18 國語日報
  限塑收效 淨灘塑膠提袋量歷年最少
 荒野保護協會昨天公布「二○一八年臺灣ICC淨灘行動數據」,購物用塑膠提袋數量為歷年來最少,證明政府限塑政策有成效,但塑膠吸管卻逐年攀升,連續三年穩坐臺灣海洋廢棄物十大排行榜第三名,呼籲民眾應從源頭減量。

 荒野保護協會響應國際淨灘行動(ICC)移除海岸線上的垃圾,今年共有約兩萬一千人參與淨灘,在八萬五千公尺長的海岸線上清掃出四萬零九百六十一公斤廢棄物。

 荒野保護協會分析指出,以材質來看,塑膠仍占最大宗,高達百分之九十點九,其餘為玻璃、金屬、紙類。依用途來看,與飲食有關的一次性廢棄物占百分之七十七點一,其中百分之六十三點八與飲料有關,包括杯子、瓶罐、吸管等,百分之十三點三與食品有關,包括餐具、容器、包裝袋等。

 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守護專員胡介申說,從二○○四年起淨灘至今,塑膠提袋、吸管、飲料杯、免洗餐具年年上榜,其中塑膠提袋在二○○八年時,占整體淨灘海廢比率達到高峰,達百分之二十七點五,今年則降至百分之五點七,是歷年來最低,顯現今年初開始的擴大限塑政策有成效,源頭減量有效降低淨灘撿拾的塑膠提袋數量,但塑膠吸管卻從去年的百分之八點七,大幅攀升至今年的百分之十二點八,且從撿拾的塑膠吸管,可以觀察到三角形動物咬痕,研判是海龜或河豚等生物咬痕,顯現塑膠吸管對海洋生物影響甚大,呼籲也應像塑膠提袋一樣,從使用端、消費端改變,改善海洋問題。

 環保署廢管處長賴瑩瑩說,明年政策會依照既有期程推動,七月一日起,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四大類飲食場所,內用將不提供塑膠吸管,希望藉由政策讓海廢持續減少。

【李琦瑋/臺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