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392
電子報內容
   第899期
【2018/12/20
  他山之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文/張秀潔 臺北市立麗山國民小學校長】
主題圖片
參訪1
主題圖片
參訪2
主題圖片
參訪團員合照
 今年10月初,臺北市卓越藝術計畫團隊一行前往英國倫敦與曼徹斯特中小學參訪,並實地走訪七所美術館、博物館,兩所大學學院和許多重要街道景點,頗有所穫。茲將此次參訪心得與建議中可與學校教育伙伴分享或深思再推陳出新的部分條列淺見如下,供大家參考與省思:

 (一)創新教學:學校藝術與人文現場教師專業且多才多藝,可鼓勵進行創新課程與教學實驗,結合十二年國教彈性學習節數規劃研發具有藝術特色的學校本位課程。倘學校的藝術教育很具有特色時,也可鼓勵其申請卓越藝術計畫之亮點學校、駐校藝術家和深耕計畫等,讓藝術與人文成為學校的特色。

 (二)專業社群:鼓勵教師參加卓越藝術計畫之跨校社群教師共同備課外,更因此機會教師可走出自己熟悉的教室到學校外聽聽別人看看世界,至各校彼此觀課學習,分享藝術之基本技法的教材教法,以奠定學生縱向課程基礎,開拓視野與接納多元意見促進彼此專業增能。

 (三)場館合作:英國學校的教師們均體認他們國家課綱的重要使命和任務,結合在地學校社區的各場館與景點,帶領學生進行到館學習,讓美術館博物館與學生生活更加緊密連結,漸漸成為一般市民生活的一部分,這是值得我們規劃與學習借鏡的。

 (四)資源統整:鼓勵學校結合家長和社區人士與藝術家等具有藝術專長者到校教學,重視本土與在地藝術家,連結社區美術館或博物館進行博物館利用教育或親職講座、創客工作坊等,提供學生和親子擁有更多元學習資源。

 (五)提供舞台:卓越藝術計畫雲端組近幾年已研發完成與九年一貫教科書結合之認識世界藝術家雲端影音資料庫,更期待各校能結合當前與社區藝文展覽,或鼓勵學校利用閒置空間或教室、廊道設置屬於學生的小小美術館,讓社區藝術家和家長等作品或人得以進入校園,學生得以隨時吸收新知,孕育良好的藝術與人文氣息,也能提供學生展能之場所,建立自信心與發揮所長。除培育導覽小尖兵之外,更要鼓勵各校朝向環境藝術創作,尤其在校園內外空間或閒置教室及社區,提供學生想像力與創造力發揮的空間與舞臺,並結合公民行動讓學生盡情發揮與展現。

 「藝術就在生活中」的美麗夢想,期待在每個校園中都可以實現,點點滴滴都靠學校校長行政同仁和第一線的老師們播種與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