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574
電子報內容
   第905期
【2019/2/1
  別急,慢慢來!【文/黃明秀 臺北市教育e週報編輯】
 生活節奏的快速,造成親子間的相處緊張,家長隨時下達快速指令,從孩子睜開眼睛起床開始:「快一點!」「快一點!」爸媽心急的要孩子快一點起床,快一點吃飯,快一點寫功課,快一點洗澡,快一點睡覺……,孩子被趕得心浮氣躁,變得沒有耐心,孩子不自覺也行色匆匆的快趕:快快寫功課,所以錯字連篇;快快閱讀,無法品味書中的動人情節;快快玩,和同伴一言不和就動粗……,彷彿累積集點卡似的,急急跑完行程,任務就達成,少了心平氣和的細細品味,少了慢條斯理的耐心咀嚼。
 
 孩子生活能力的養成是循序漸進,幼兒經歷走、跑、跳、滾、爬……等活動,充分探索身體、空間和物體的關係,發展身體的敏捷度、平衡感及協調性。大肌肉動作發展成熟後,才有辦法進行小肌肉的動作,對於情緒管理也是,尤其幼兒的很多生活能力要在不受拘束催趕的環境才能養成,穿衣的觸覺、吃飯的視覺與味覺,孩子需要多一點時間去感覺,多花一些時間操作、練習,透過親自動手操作練習,慢慢累積而成,無法速成,更無法急躁。在充分包容尊重下成長的孩子,才能跟別人和平共處,如果家長習慣大聲叫罵,急躁催促,孩子也將誤以為這是人際相處的模式,很難跟別人建立良好的互動。「七坐八爬」是一般狀況,但爸爸媽媽不能忽視每個孩子的個別差異,所以「別急,慢慢來!」是養兒育女的必備態度。

 尤其生活習慣的養成,更是要慢慢來,有的家長為了節省時間,減少麻煩,貪圖一時的方便與輕鬆,乾脆出手幫孩子搞定一切:餵孩子吃飯、幫孩子穿衣穿鞋、幫孩子洗澡、整理玩具……,看似家長愛孩子幫孩子,但卻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而不自知,孩子因不必自己動手成了生活失能,家長不但害了孩子,自己也陷入永遠辛勞的痛苦深淵。

 調整生活的步調,慢慢來,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以自己的節奏慢慢練習:拿碗拿筷子吃飯;穿衣服扣釦子;分辨左右腳學穿鞋子……,學習的過程,孩子享受成功的成就感,因為孩子透過學習養成的能力,必然樂於展現而不用再仰賴爸媽。大人不要心急,孩子的學習速度遠超過大人的想像,所以千萬不要小看孩子,就讓孩子以自己的速度學習生活技能,家長才不用一輩子操心,一輩子當孩子的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