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204
電子報內容
   第913期
【2019/4/3 公共電視新聞網
  具文化價值建物常未審先拆 學者表憂心
不捨許多珍貴的建築,因為沒取得文資身分被破壞,今天有許多學者到監察院陳情,要求重新調整文資審議程序,呼籲必須重視專業、公開透明,減少政治力,落實文資保存的公平正義。

多位學者來到監察院陳情,指出有百年歷史、新北市土城區媽祖田普安堂的文資審議,因為新北市府以文化資產指定登錄「必須經過土地所有人同意」當要件,遲遲沒有公告普安堂的文化資產身分,導致部分建物被地主強拆,呼籲導正文資審議程序。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系教授 李乾朗表示,「為了某些理由,包括土地產權問題、政治上的一些利益糾葛,有人想要開發這個山林,竟然要把一百多年歷史的普安堂要把它剷除。」

學者認為文化資產在審議時雖然會被視為暫定古蹟或暫定文化資產,但如果被限縮審議範圍,相關文資部分可能就成為被忽略的漏洞。另外有些文化資產提報列冊追蹤後、沒有進行審議,也會讓有心人士趁機破壞文化資產。

屏東張家古厝文資保存者 張洧齊也說,「因為恆春張家古厝就是第二個普安堂,台灣現在還有很多的文化資產遭受普安堂同樣的命運,它們都來自一句話,就是行政怠惰。」

專家學者指出普安堂事件就是全台文資保護問題的縮影,呼籲文資審議程序應該要重視專業而且要透明公開、不能有政治操作,才可以落實文化資產保存的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