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578
電子報內容
   第926期
【2019/8/26
  暑假尾聲,學生唉聲,該怎麼辦?【文/蘇霈 臺北市文山區指南國小兼輔教師】
  「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兩個月充實的暑假已近尾聲,校園將再度響起熟悉的鐘聲。
 
  開學,對學生、家長及老師來說,都是個不小的考驗。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數孩子會在開學前幾天及剛開學那幾天,出現輕重不一的適應困境。台安醫院小兒心智科主治醫師黃國洋曾在《親子天下》〈終結收假症候群〉專訪中表示:「開學後因適應不良、產生身心症狀而到醫院就診的國中小學生比例,明顯增加了一到兩成。這些為「收假症候群」所苦的孩子,大多以情緒和身體病痛來表現,情緒上可能有焦慮、害怕、抱怨、憂鬱的狀況,身體上則常有頭痛、肚子痛、睡眠不穩、食欲降低、腸躁症等問題。症狀輕微的孩子會在課堂上打瞌睡,較嚴重的可能會拒學。」

  當孩子出現上述狀況時,原因通常非單一。可能是擔心編班後的同儕關係、也可能是對和新導師的相處感到焦慮、或煩惱升上新年級後的課業壓力。這些反應,不免讓老師及家長感到擔心。該如何因應呢?以下建議提供參考:
1.找到原因,對症下藥:可用真誠的、包容的、不批評的態度跟孩子聊聊天,聽聽他對開學的想法,之後再伺機提供合宜的協助或建議。
2.調整作息,營造環境:家長可漸進式地協助孩子將生活作息調成上課模式,老師則可給予孩子一個星期的緩衝期,幫助他逐步回到校園生活軌道;也可以在家庭及課堂中多創造些輕鬆且愉悅的氛圍,引導孩子找回上學的熟悉感及節奏。
3.聊點趣事,激發動機:對自我要求高的孩子,老師及家長可多和他們談心,用鼓勵緩解壓力。剛開學那幾天,家長可多跟孩子聊聊在學校發生的趣事;老師則可簡要地預告新學期各科學習內容及方式,幫助對課業容易產生壓力的孩子做足心理準備。

  除上述方法外,本校曾在107學年度參與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力推的情緒智能觀察紀錄專案,在校長、學輔主任、六年級級任老師及兼輔教師的共同合作下,設計適合本校學生特性及需求的校本情緒問卷題目當工具,協助孩子覺察自己的內在情緒及外顯表現。我們先透過學生自陳及導師他陳方式了解學生的情緒覺知及表現,再邀請校外專業團體入校,與校內兼輔教師協同入班進行班級輔導,最後將結果以質性及量化並陳方式和家長分享。整個過程,不但幫助老師更深入了解學生在校的各項情緒表現,包含自我覺察、同儕互動、壓力因應…等,也讓老師在和家長互動時,多了不少可對話的具體素材,有效增進親師及親子關係,親師生三方都受益良多。

  開學在即,提醒大家孩子的情緒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都可能出現變化,從表層的生氣、憤怒,到深層的擔心、害怕。身為師長的我們,應秉持包容的態度,用心且耐心的傾聽孩子的心聲、同理他的感受,必要時搭配適當的工具及方法,幫助他盡快回到校園生活及學習軌道,用笑顏迎接新學習的各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