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1381
電子報內容
   第939期
【2020/2/16 國語日報
  歧視反使疫情蔓延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中國爆發後,不僅蔓延到亞洲鄰近國家與地區,就連歐美、非洲等地也有確診病例。然而即使歐美只有少數確診病例,卻一再傳出華人、亞裔人被歧視的消息,有的遭鄰居孤立、排擠,有的無端被陌生人辱罵。

 每當瘟疫蔓延時,大眾對疾病的無知與恐懼,容易引發集體恐慌,在人人自危的心理下,為求自保,常將和病患毫不相關的因素,例如性別、族群、膚色、地域等,做出非理性、不科學的分類,接著貼上標籤與汙名化,形成歧視。

 但不論是古代的獵巫、放逐瘟疫船,或是十多年前的SARS事件,都一再證明孤立、排擠、歧視患者的行為,只會造成更大的悲劇。因為歧視將使患者隱匿病情,甚至拒絕就醫,增加感染與疫情擴散的風險,對所有人都不利。

 尤其國內應有不少兒少,在寒假、春節期間出國旅行、探親,或從中國、港澳等地返臺,將於開學後回到學校上學。即使他們都經過隔離或通過檢疫,可以如常的到學校上課,學校仍有必要進行公共衛生教育,避免引起任何不必要的疑慮。

 萬一在開學後,學校出現新冠肺炎或其他傳染病的確診病例,就應遵照政府與醫師的防疫建議,做好適當的處置。患者與家長也要信賴臺灣的醫療水準,誠實的告知與就診,保護自己與其他學生的健康。學校更要啟動輔導,以免引起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