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考分發平均每科不到三分就上榜,我國高等教育面臨「迫切危機」。教育部次長呂木琳昨日要求,各大學要設定最低錄取標準、訂畢業門檻。招聯會執行秘書、台大教務長蔣丙煌表示,會慎重考慮明年大學招生就實施最低錄取門檻制度。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也表示,將針對大考分數超低的大學生提出「搶救大學生素質計畫」,提升他們的素質。
總分不到十二分就能進大學,這個結果昨天震撼教育界。但教育界對低分考生也有不同看法。成大教務長湯銘哲說,「高我一屆的台南一中學長、大導演李安,當年參加大學聯考時,數學只考○.六八分。」他呼籲各界,不要用考試成績來衡量年輕人,考試成績不好的人,未來說不定有大成就。
呂木琳表示,已向大學表達應管控學生入學及畢業素質,未來「有沒有設定入學門檻」,可能成為教育部評鑑指標之一。
呂木琳舉例,數學系、英文系招學生,數學、英文總應達一定標準,以維持基本素質。教育部早已推動《私立學校法》修正案,並促請立法院本會期通過,讓辦不好的大學有退場機制,轉換成其他財團法人機構,譬如改制為高中或養老院等。
「去年一科平均十七分可上榜,今年一下子下探到三分,我也嚇一跳。」蔣丙煌指出,這樣數字讓各大學面臨強大社會壓力,由各大學共同組成的招聯會「不得不研議」措施,回應社會期待。
蔣丙煌表示,招聯會會研議,未來大學招生時,各校系學測或指考成績設定入學門檻。現在有校系指考分發錄取的分數很低,招聯會將研究是否提高甄選入學招生比例(現為四成),讓部分學校可提高甄選管道招生。
私校招生到底面臨什麼問題?東海大學副校長林振東說,少子化問題愈來愈嚴重,對私校衝擊大,未來幾年,私校更不容易招到學生。
「考試成績不能決定一個人未來的成就。」林振東認為,應該入學從寬、畢業從嚴,讓想讀大學的學生可以進大學;大學則利用四年時間,將原本成績不好的學生教成有用的人。
【林志成、韓國棟/台北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