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969
電子報內容
   第397期
【2009/5/12
  我的學習夥伴─阿飛【文:臺北市新興國中謝勝隆】
 早自習巡各班教室,一路走到七年級的區域,心想阿飛正在做什麼?踏進他的教室,只見他兩眼發呆,國文課本是白白一片,非常乾淨,一看就知道他上課可能是有聽沒有懂的情況,心中總覺對他這未來三年應該是一段艱辛的旅程?

 阿飛小六時,從越南回臺灣生活,母親是越南人,會聽會說但不會寫中文,目前還在國小補校努力上課,常常擔心別人瞧不起他們,阿飛個性隨和,進來學校前就知道他學習狀況不佳,特教組試著去關心,因為他學習低落,屬文化不利的類型,非特殊教育學生,只能安排幫他持續進行午休時間的輔導課程。

 看他在教室一副無聊樣,我心想不如拿本書讓他唸,看他唸得如何?於是我隨機取了一本班書「辛巴達奇航記」注音版,把阿飛叫到走廊,讓他指著書讀出聲音,沒想到讀得還蠻順的,這時突然停了下來,原來是字拼音不出來,於是開始一路頓挫,總算唸到一個段落,但我又擔心他會不會只是會讀但看不懂內容涵義,就要求他必須講出內容大意,他只好勉強解釋一番,大致上差強人意,雖然字彙量不夠,但閱讀理解的能力,仍有一些程度,只是要應付國中的國文課,恐怕是非常吃力的,連帶著影響到需要閱讀理解的學科,他的學習一定會受到影響,學習信心也一定會遭受打擊。

 阿飛只是一個例子,教育現場隨著社會變遷,家庭結構及功能變得更加不穩定,這樣的孩子只會與日俱增,層出不窮。我不禁地想著,教師會教這樣的孩子嗎?它是否需要更多不同的教學方法嗎?在班級成績競賽的氛圍中,孩子的自信心及動機該如何維持,不致掉進學習無助中?學校功能會不會與家庭功能失調相互衝撞而抵消?孩子能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來對抗周圍的不利因素?

 這些問題是否可以找到解答,我並不知道,但自怨自艾並無法解決問題,只會耗損教師的能量,畢竟這樣的孩子,他們三年歲月會在國中度過,或許試著尋找出一些可行的方向,付出行動,才會有改變的可能,或許讓他們擁有一些信心,成為他們人生前進的力量。

 怕阿飛下課後在外閒逛或跑到網咖,放學後都要留下二小時,在家長會安排的課後自習班中,大學生的協助下完成每天的作業,即使部分只是抄抄寫寫工作,但可以發現在大家「愛的灌溉」下,阿飛變得穩定而有一些學習動力,為了建立自我管理能力,我和家長會白雲顧問,試著教他練習時間管理,記錄在家做了什麼事,提供有聲書「歡樂三國志」讓他對語文有不同的接觸,也跟特教老師借了一些適合他程度的語文教材,希望藉由語文能力提升,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有些幫助,為了鼓勵及維持他的動機,設計了加油集點方式,甚至暑假看能做些什麼…。

 其實,教導質優的孩子,看他進步,似乎是件容易的事,但教導文化不利或者學習障礙的孩子,只要有一絲進步,教師可是欣喜若狂,然而現在弱勢的孩子愈來愈多,教學挑戰只會愈來愈大,但日子應該是要快樂地過,或許把困難當做是有趣的學習,把學生當做學習的夥伴,在成就他人中,一切都會變得幸福而喜悅!我有學習夥伴─阿飛,你的阿飛在那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