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228
電子報內容
   第819期
【2017/6/13 教育部電子報
  學習管理情緒 社交情感引入課堂

  社交情感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聽起來感覺像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但其實是最直接了當的,就是教會學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善待他人及正面理智的回應。這些具體的概念將嘉惠學生一輩子,無論在學校、家庭或工作上,都能讓他們未來的人生更順利。

  加州帕洛阿圖學區(Palo Alto Unified)率先採納這套學習計畫,於今秋正式進入課堂,並將逐漸擴及全加州各個學區。學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教育界關注的重點,學校承受社會大眾的壓力,為了成千上萬因身心健康問題長期輟學或被停學的學生,得設法提出一套更妥當的新教學系統來應對才行。

  新出版的社交情感由內而外指導手冊(Navigating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from the Inside Out)由華萊士基金會(Wallace Foundation)委託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撰寫,主要是引導學區逐步規劃社交情感學習的進行程序和模式,培訓教師的教學技巧,為下一代社交情感能力的加強而努力。

  該指導手冊作者之一Stephanie Jones表示,在小學的階段尤其重要,及早埋下他們內心仁慈的種子,教會他們基本的待人禮節,認識人和人之間互動的正面影響,例如在圖書館時保持安靜、專心聽他人說話、點頭示意,並引導學生學會面對紛爭或意見不同時的解決技巧。

  帕洛阿圖學區一向是加州中小學學術表現的領頭羊,學生的學業成績表現頂尖,智商高但並不表示情商也高,反而在社交情感上的表現,令人擔憂,該學區的自殺率也是聳人聽聞的。根據2015-16年的加州健康學童調查,該學區有4分之1的高中生承認對自己內心情緒和感覺缺乏理解和認知,但這些在幼稚園時期自然就會學到的社交情感技巧,為何到了高中仍是空白?

  Jones表示,大人常告訴小孩要尊重別人、行事有彈性,或專心不要分神等,以為小孩已懂這些話的意思,忽略掉他們其實並不真懂,必須有實際的行為示範,譬如點頭、注意看著人,比起大拇指表示稱讚等,從簡單的行為開始教起,才能漸進到口語化的表達。

  指導手冊有25種不同的計畫可供選擇,大部分都是為幼稚園到5年級學生設計的,以Mutt-i-grees計畫為例,一男童推另一男童的圖片,讓大家看,然後討論,無故推倒別人可能引起的反應和後果?旁觀者可以做些什麼?4Rs(Reading, Writing, Respect & Resolution)的教學方式,讓孩童以文學表現來激發他們抵制霸凌、見義勇為、尊重差異的美德。其他的計畫,則是以一般課堂上的管理為主,例如在好品性遊戲(Good Behavior Game)中,學生組成不同的團隊比賽,不遵守規則的隊,譬如有人離開座位或大聲喧譁,會失掉分數,最後贏的一隊,可獲得獎品或獎勵。

  帕洛阿圖學區的教委Brenda Carrillo表示,學生學會理解和管理自己情緒,並能正面的回應,擁有這類技巧和能力,將來無論在學術或社交上都會獲得巨大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