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115
電子報內容
   第828期
【2017/8/15 國語日報
  義大研發魚菜藻共生 農耕新選擇
陳景清/高雄報導

 「魚菜共生」系統近期很熱門,但要種什麼菜,養什麼魚,如何維持系統的平衡,不大容易找到解答;義守大學「土木與生態工程學系」副教授廖健森,帶著生態工程實驗室的學生研究數年,日前發表養魚種菜成功之道。

 廖健森指出,魚菜共生是以魚的排泄物供給菜養分,菜則吸收水中過多的硝酸鹽類,淨化後的水流回魚池;這個系統能因應極端氣候,也符合農業循環經濟,一舉數得,他建立的三相共生體系,將魚菜共生加上「藻」,讓系統循環更自主完整。

 廖健森說,一開始,團隊養的魚常生病,蔬菜也因光源強度不夠,生長受阻,但他們不氣餒,目前已建構一組相當穩定的「魚菜藻共生」系統。

 廖健森把「小球藻」加入系統,養菜也養藻,再取出藻類製成飼料,完整自主循環就此完成;不過,一開始,魚完全不吃藻飼料,深入研究才發現,所飼養的加州鱸魚為肉食性,在飼料中加魚粉,魚才吃飼料。

 廖健森團隊已推導出一個動力方程式,可計算出多大空間養多少魚、每天飼料量及後端能種出多少菜。他指出,魚菜藻共生無法完全取代土耕,但能成為不適合土耕地區的農耕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