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381
電子報內容
   第845期
【2017/12/9 國語日報
  新編崑曲蔡文姬 演繹女性無奈與悲苦
主題圖片
中央研究院院士曾永義(中)是崑劇《蔡文姬》的編劇。
報導/楊惠芳
攝影/陳壁銘

 臺灣戲曲學院臺灣京崑劇團年度大戲——新編崑劇《蔡文姬》,昨天起一連三天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演出四場。本劇為臺灣戲曲中心開幕系列活動之一,耗時一年製作,由中央研究院院士曾永義編劇、臺灣京崑劇團演出,劇團當家花旦朱民玲領銜主演,呈現才女蔡文姬一生的風采。

 曾永義說:「這齣崑劇有許多創新突破之處,要表現蔡文姬所處的時空、所受的遭遇,以及身為女性的無奈和無法抗拒的悲哀。過去許多編劇都著重在蔡文姬的別子之苦,忽略了她撕裂的夫妻恩愛之悲。因此,我特別在其中做了些文章,以彰顯鶼鰈情深。」

 曾永義表示,歷代詩人歌詠蔡文姬,大抵採取和王昭君相提並論的模式,幾乎都說她們去國的悲怨,因此,他在蔡文姬歸漢途中,寫了蔡文姬祭昭君的情節。

 《蔡文姬》分為六齣正戲,其中〈憂世託孤〉是敘說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擔憂世亂禍及女兒,將她託給忘年之交曹操。〈邂逅賢王〉是敘述興平之亂,蔡文姬在亂兵劫掠中邂逅南匈奴左賢王,兩相傾慕,遂結為夫妻。〈穹廬歲月〉則描述文姬在南匈奴的十二年期間,生了兩子。閒暇時,夫妻、母子在草原上享受遊獵射雕逐兔之樂。〈別夫離子〉則敘述周近奉曹操之命,贖取文姬歸漢,整理文獻,續成《漢書》,文姬夫妻、母子因此慘痛離別,纏綿千里。

 〈府堂大會〉則描述文姬歸漢後,在相府大堂百官前,向曹操報告整理文獻的成果,並說明她父親未完成的《漢書》難續的原因。此時,廷尉來報,文姬再嫁之夫屯田都尉董祀犯法當誅。文姬求得赦免,卻又報說董祀自殉獄中。同時,邊關又來報,文姬幼子闖關尋母,傷重將死。文姬頓時喪夫,又抱著死於懷中的幼子,呈現五內崩裂之痛。

 最後以〈胡笳訴怨〉作結,形容憔悴的文姬,言語已難傾訴悲情,以胡笳拍曲唱一套《北南呂.一枝花》〈三轉貨郎兒〉作為結束。

 曾永義表示,《蔡文姬》不僅在臺灣演出,明年元月五日、六日,將在中國大陸海南島海口市演出兩場,四月十四日在福建廈門市戲曲節演出,十月則在江蘇蘇州市崑劇節演出,總計演出十一場,都由臺灣戲曲學院京崑劇團演出。

亂世紅顏 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是中國文學史上頗負盛名的才女,她的父親蔡邕,是東漢末期的文史學家。文姬的文學、音樂、書法,家學淵源,可惜她身處亂世,曾嫁給南匈奴左賢王十二年,為他生兩子;後來被曹操重金贖回,相對於「昭君出塞」而有「文姬歸漢」,因此有五言〈悲憤詩〉、騷體〈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等與她相關且膾炙人口的作品。圖片提供/臺灣戲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