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title  點閱次數: 246
電子報內容
   第855期
【2018/2/16 中廣新聞網
  NBA薪資成長趨緩 球員生不逢時
    美國職籃NBA,去年因為聯盟的團隊薪資上限大幅調漲了34%,讓各隊老闆大把灑錢簽球員,但是今年跟明年的薪資成長幅度進入高原期,這兩年進入自由市場的球員拿到的條件很可能沒有去年好,只能感嘆生不逢時。 
(陳楷報導) 

    NBA為了避免球隊之間實力差距太大設立了薪資上限制度,但隨著聯盟發展欣欣向榮,團隊薪資也水漲船高,1985年時聯盟各隊的薪資上限是360萬美元,即使扣掉通貨膨脹率,33年前可以請一整支球隊的價碼,本季只付得起一個中產階級球員的薪水。 

    2016年底NBA跟ESPN以及TNT續約九年共240億美金的轉播合約,也讓聯盟的薪資上限從2016年的七千萬一口氣跳到九千四百萬,因此在2017年進入自由球員市場的選手都大幅調薪,火箭的哈登拿到四年兩億兩千八百萬,最後一年達到了4687萬的驚人數字。 

    但是2018年卻只比前一年多了五百萬,預估明年也只會再加兩百萬,雖然對詹姆斯或者喬治、保羅等尋求頂級合約的明星球員來說影響不大,但是像馬刺的魯迪蓋或者籃網的羅素等等聯盟中等薪資球員可能會發現能拿到的新合約條件還不如一些表現不如自己但剛好在兩年前簽約平庸對手,而已經滿手合約的拓荒者、公鹿以及灰狼將被迫退出自由球員市場,也影響球員經紀人喊價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