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兒所、幼稚園及國民小學教(保)育人員腸病毒防治手冊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老師 2007/10/8
關鍵字 :  

托兒所、幼稚園及國民小學教(保)育人員

壹、       認識腸病毒

 

一、腸病毒是什麼?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23A群克沙奇病毒、6B群克沙奇病毒、3型小兒麻痺病毒、30型伊科病毒及最後發現的6871型腸病毒,一共有66種病毒。

 

二、聽說腸病毒71型特別毒?

腸病毒71型是66種腸病毒當中的一種,也是我們目前已知的腸病毒當中最後被發現的一種。其致病力特別高,尤其是神經系統的併發症。這種病毒是在1969年至1973年美國加州的一次流行首先被分離出來,當時就發現有很多病毒性腦膜炎與腦炎的病例。

腸病毒71型自從1969年在美國首度被發現以後,在世界各地都有報告,包括澳洲、日本、香港、馬來西亞、瑞典、保加利亞、匈牙利、法國等地。事實上,臺灣在1980年至1981年也曾經流行過。根據美國所作的調查,自1977年至1991年間,每年都有腸病毒71型被分離出來,只是個案數的多少每年稍有不同,可見此型腸病毒在全世界許多地方都是廣泛且一直持續性地存在。比較特別的是,雖然世界各地的報告大多發現這一型病毒發生神經併發症的比率特別高,但是其嚴重程度則各有不同,有的只出現腦膜炎、輕微腦炎、肢體麻痺等非致命性的嚴重病例,有的則像台灣(1998年)流行一樣出現死亡病例,如保加利亞、匈牙利、馬來西亞、日本,其原因尚待進一步的研究。


 


三、腸病毒是不是只有台灣地區才有?在什麼季節流行?

此種病毒世界各地都有,通常在春、夏季及初秋流行,台灣地區因為在亞熱帶,所以全年都可能有感染發生。

 

四、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一般會持續多久?

腸病毒可以經由糞口傳染或經由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飛沫、及皮膚上潰瘍的水泡等途徑傳染。病毒的傳染常因青少年(學童)或成人自外面帶回,經由接觸或飛沫方式感染家中幼童而造成;也可能經由接觸無症狀帶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口鼻分泌物、咳嗽、打噴嚏飛沫,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玩具常成為幼童間傳染的媒介,尤其是帶毛的玩具更容易因接觸幼童口嘴造成大量病毒感染而發病。

腸病毒傳染力始於發病之前幾天,在咽喉與糞便都有病毒存在,腸病毒可持續存在於病人的口鼻分泌物三至四週,而其腸道的病毒排出時間可以持續數週(六至八週)之久。一般而言,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它們在家庭之中有很高的傳染率,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也較容易發生傳染。另外,在流行期甚至可以由污水中分離出病毒。

由於腸病毒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需特別注意感染者之隔離照顧,也必須特別小心處理感染者之糞便、口鼻分泌物、皮膚上水泡;發病二週後,咽喉之病毒排出量大量減少,透過口鼻分泌物、飛沫、接觸等途徑傳染的危險性降低,但仍應注意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傳染,同時因感染者排出之糞便仍有病毒存在,因此仍須注意預防腸胃道之感染,養成時時正確洗手等衛生習慣。

 

五、腸病毒從感染到發病多久?有些什麼症狀?

潛伏期:2-10天,平均約3-5天。

腸病毒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有時候則會引起一些特殊的臨床表現,包括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疱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心肌炎等。手足口病患者會在手掌、腳掌、膝蓋與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的紅疹,疹子的頂端大多有小水泡,口腔也會有潰瘍。疱疹性咽峽炎大多會發高燒,特點是在口腔後部出現水泡,然後很快地破掉變成潰瘍。

 

六、腸病毒感染的致命機率有多高?

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症狀都很輕微,甚至沒有症狀。民國八十七年台灣地區腸病毒流行時,雖然專家對感染致死率的推估不同,但是一般的估計是在十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一之間,意思就是感染了腸病毒以後,99.9%以上的患者都會恢復。

 


貳、預防腸病毒

 

一、有沒有疫苗可以預防腸病毒?

目前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以外,沒有疫苗可以預防。

 

二、如何預防腸病毒?

由於腸病毒型別很多,無法得過一次就終身免疫,而且目前並沒有疫苗(小兒麻痺疫苗除外)可以預防,又可經口、飛沫、接觸之途徑傳染,控制不易,所以勤於正確洗手,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是預防的基本方法。

1.      時時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正確洗手。

2.      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

3.      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過度擁擠之公共場所、不要與疑似病患(家人或同學)接觸。

4.      注意營養、均衡飲食、運動及充足睡眠,以增強個人的免疫力。

5.      幼童(尤其三歲以下幼兒)有較高比率併發腦炎、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等嚴重症狀,因此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將病毒傳染幼童。

6.      餵食母乳,以提高嬰兒抵抗力。

 

三、正確洗手步驟是什麼?

時時正確洗手雖不一定可以杜絕腸病毒的感染,但可以降低接觸病毒的可能與感染病毒的數量,因而減低發病的危險性及嚴重度,故為保護個人最基本而重要的方法。

正確洗手步驟如下:濕、搓、沖、捧、擦

1.  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

2.  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3.  兩手心互相磨擦

4.  兩手揉搓自手背至手指(特別要注意清潔戴戒指處)

5.  兩手揉搓手掌及手背

6.  作拉手姿勢以擦手指尖

7.  用清水將雙手洗淨,關水前先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

8.  用乾淨紙巾或烘乾機將手烘乾

 

 



參、感染者之處理與治療

 

一、腸病毒有沒有特殊治療藥物?

目前並沒有治療腸病毒的特效藥,一般都是針對發生的症狀,採取對症療法。另有一些藥廠發展出可以抑制腸病毒的藥物,其作用機制大多是抑制腸病毒對於人類細胞的感染能力。這些藥物都還在初期的試驗階段,尤其是對於小孩的安全性都還沒有經過適當的評估,所以還無法使用。

 

二、家中或學校有兒童感染腸病毒時應該注意什麼?

1.  小心處理病患之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且處理完畢應立即洗手。

2.  對疑似感染腸病毒之幼(學)童,可建議其適當休息與適當補充水分,並依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在家休息等。

3.  對家中之第二個病患尤其是嬰幼兒要特別小心,其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較高,嚴重程度可能提高。

4.  若發現幼(學)童有感染聚集現象時,應儘速報告學校行政單位與衛生、教育單位聯繫,研判是否需採行相關措施。

有關措施與建議,請參閱「伍、教(保)育機構停止上課及兒童請假建議」

 

三、什麼情況下必須立刻就醫?

1.  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應即早就醫,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2-4天後出現。

2.  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

3.  持續嘔吐。

4.  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意識變化、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


肆、教(保)育機構與人員配合事項

 

一、教(保)育機構在腸病毒防治工作上應配合事項為何?

1.  提供教(保)育工作人員、學生與家長正確之腸病毒相關知識。

2.  提供充足且適當之洗手環境,包括潔淨之廁所與洗手設備、安全之自來水設施、以及肥皂或洗手乳等洗潔劑之提供。

3.  注意環境衛生,如保持教室之清潔與通風。

4.  限制收容幼學(童)人數,維持寬敞空間。

5.  共用之玩具、遊樂設施(如電動馬、溜滑梯、鞦韆等)要經常保持清潔。

6.  提供充足且必要的清潔工具與清潔劑,例如:清洗廁所等所戴之防水手套、消毒劑等,避免學童或工作人員未採行適當防護而接觸感染原。

7.  時時注意幼(學)童之健康與請假情況,如有必要,應與教育單位、社政單位、衛生單位等研商決定幼(學)童請假或停止上課事宜。

相關請假、停課建議等,請參閱「伍、教(保)育機構停止上課及兒童請假建議」。

8.如有疑似集體感染腸病毒之病童時,不論停課與否,除應向衛生單位通報外,應配合衛生單位採取各項防護措施。

 

二、教(保)育人員在腸病毒防治工作上應配合事項為何?

1.  教育幼(學)童正確之腸病毒傳染途徑、預防方法及相關知識。

2.  加強幼(學)童時時正確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之養成,教導其於進行清掃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必須採行必要的個人保護措施,工作完畢時手套應取下,不可戴著工作手套亂按或亂摸其他物品。

3.  透過母姐會、家庭訪視、家庭聯絡簿、宣導單張等方式,將腸病毒防治正確知識傳布教育幼(學)童家人。

4.  避免提供帶毛玩具,玩具應經常清洗、擦乾淨,避免染病兒童之口沫殘留於玩具上。

5.  對收容之嬰幼兒換尿片(布)時,工作人員要注意衛生,事前事後均應正確洗手。

6.  時時關心與注意幼(學)童之健康與請假情況,如班級幼(學)童出現異常之請假狀況或請假聚集時,應聯繫家長瞭解原因,如為疑似腸病毒感染聚集,宜通知校長、學校醫護人員等進行必要之通報與預防措施。

7.相關請假、停課建議等,請參閱「伍、教(保)育機構停止上課、兒童請假建議」。

 

 

三、有疑似腸病毒感染疫情時,教(保)育機構應如何處理?

 

1.對疑似感染腸病毒之幼(學)童,應適當休息與適當補充水分,並依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在家休息。應全力與家長溝通,儘量設法說服家長,讓病童在家好好休息至少一星期,或直至無發燒現象。

2.分發衛教宣導單張給疑似感染腸病毒幼兒之父母,以使父母知道注意重症個案發生的前驅症狀,及預防家中其他幼童感染。

3.應進行全面環境清掃及消毒工作,包括:課桌椅、玩具、書本、遊樂設施、娃娃車等,均要以消毒劑進行清潔與消毒。清潔時,工作人員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等防護衣物,工作完畢後手套應取下,避免碰觸其他物品而造成污染。消毒劑可使用200ppm漂白水【巿售家庭用漂白水濃度一般在6-7%,以喝湯用的湯匙舀1湯匙(約1520cc),加入5公升的自來水中(大瓶寶特瓶每瓶1250cc4瓶等於5公升),攪拌均勻,即可泡得200ppm的消毒用漂白水】或其他經環保單位核准的家庭用酚類殺菌劑。

4.工作人員替疑似腸病毒感染嬰幼兒更換尿片後,應徹底消毒更換尿片之工作檯面或使用可拋棄式床墊;此外,工作人員要注意衛生,事前事後均應正確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穢物。

5.若僅部分班級停課,未停課之班級,應隨時注意幼(學)童之健康與請假情形,出現異常時,應聯繫家長瞭解原因,如有疑似腸病毒感染聚集,應立即通知教育、社政及衛生單位,並參考「教(保)育機構停止上課及兒童請假建議」辦理。

6.未停課之班級,如疑似感染腸病毒之幼(學)童仍繼續上學時,應特別注意其個人衛生習慣,並將他與其他幼童適度區隔,避免與其他幼(學)童有親密之接觸行為,應適度以獨立空間,派專人照顧,多加關心,不可有岐視或孤立幼童的行為,並注意病情變化,惟照顧者應注意正確洗手,以免在幼童間造成傳染。


伍、教(保)育機構停止上課及兒童請假建議

 

一、在什麼地區之教(保)育機構必須考慮停止上課、及幼(學)童請假事宜?

凡於腸病毒流行警訊期間(請注意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之公佈),托兒所、幼稚園、小學及安親班等需要特別考慮停止上課及感染幼(學)童請假事宜。

 

二、為什麼在腸病毒流行警訊期間,教(保)育機構要特別考慮感染幼(學)童的請假事宜?

大部份人感染腸病毒,極少會引發重症,會引起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型別,以腸病毒71型為主,由於大多數幼童對腸病毒71型不具抵抗力,為減低造成流行及發生重症之可能性,在腸病毒流行警訊期間,教(保)育機構要特別考慮感染幼(學)童的請假事宜。

在腸病毒流行警訊期間,為減低該腸病毒71型病毒於群體免疫低之托兒所、幼稚園、小學散布,造成重症病例之機會,因此托兒所、幼稚園、小學之幼(學)童若經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者,建議其應請假休息,避免傳染其他同學,造成流行之可能。

 

三、教(保)育機構之幼(學)童感染宜請假多久?

腸病毒可以經由腸胃道(糞口傳染)或呼吸道(口鼻分泌物)傳染。時時正確洗手及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可以預防經由腸胃道之傳染;對於經由口鼻分泌物、飛沫等傳染,則較不容易直接阻斷,讓感染者跟其他幼(學)童適度隔離,可以減低傳染的機會。

腸病毒之傳染期與傳染途徑,請參閱「壹、認識腸病毒」。

雖然腸病毒於發病二週之後,在咽喉的病毒量已大量減少,透過口鼻分泌物傳染的危險性大量降低,因此原則上建議請假一至二星期,但由於幼童及低年級學童間容易有較親密之行為(例如:擁抱、搶(分)食物、共玩玩具等等),其彼此間之傳染機會大,再加上幼童為腸病毒重症之高危險群,因此為減低造成流行及發生重症之可能性,於腸病毒流行警訊期,凡經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之幼童及低年級學童,惟原則上建議其請假一至二星期,實際請假時間長短,可依醫師指示彈性調整。

 

四、在腸病毒流行警訊期,教(保)育機構在什麼情況下要特別考慮停課事宜?停課多久?

依據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資料,一半以上之學齡前幼童不具腸病毒71型抗體,顯示幼童對腸病毒71型之群體免疫力低,一有感染源出現則較容易造成流行。另一方面,幼童為腸病毒重症之高危險群體,一旦流行則發生重症病例之可能性較高。

基於上述傳染病預防與流行病學考量,於腸病毒流行警訊期間,若一週之內同一班級有二名以上(含二名)幼童經醫師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時,表示感染已有聚集現象,為降低擴大流行之可能,可考慮停課措施,原則上建議該班停止上課一至二星期。

雖然停止上課可以減低擴大傳染的機會,但是停止上課將可能在不同地區帶來不同之社會成本,因此地方政府仍應整體考量各地區環境與生活型態差異、各教(保)育機構設施及人力負擔及相關社會成本等因素後,綜合決定是否停止上課及停止上課之時間長短。若無法採行停課措施時,建議仍應將感染幼童與其他幼童隔離,以降低傳染他人之機會。

 

五、幼稚園幼童在什麼情況下宜考慮停課?建議停課多久?

於腸病毒流行警訊期,若一週之內同一班級有二名以上(含二名)幼童經醫師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時,原則上建議該班級停止上課一至二星期。

 

六、腸病毒流行之小學及安親班(以小學學童為對象者)是否需考慮停課?

原則上小學及安親班可無須停止上課

地方政府仍應考慮各地區環境與生活型態差異、各教(保)育機構設施及人力負擔及相關社會成本等因素後,綜合決定是否停止上課及停止上課時間之長短。

 

 
標題 下載數 檔案大小 下載
托兒所、幼稚園及國民小學教(保)育人員腸病毒防治手冊 972 147.50K 臺北益教網 下載
歡迎您提供相關檔案 瀏覽其他範例  
標題 下載數 檔案大小 提供者 分享日期 下載 投票
回首頁 回主題清單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