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中等學校「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共同體試辦學校」
辦理成果回報表
壹、以下數據資料請填寫104學年度實際執行情形
學校名稱
|
臺北市立內湖高級中學
|
學共推動情形
|
þ特定學科推動
|
成立學共相關社群
|
學習共同體
社群召集人姓名:王詠瑜老師
|
各科參與試辦教師人數
|
高中國文
|
高中英文
|
高中數學
|
高中自然
|
高中社會
|
高中藝能
|
|
7
|
|
|
|
|
參與學共課程學生人數
|
高一參與情形(共幾班、共幾人):_3_班,_111__人
|
高二參與情形(共幾班、共幾人):_3__班,_103__人
|
高三參與情形(共幾班、共幾人):_4_班,_158_人
|
學校支持社群或教師教學的措施
|
þ提供經費 þ提供共同空堂時間 þ提供場地
þ提供擴大分享的機會
|
學校最大
的特色或影響
|
請用文字描述學校在學共推動上最大的亮點或對學校的改變
1. 鼓勵同校(科)教師相互交流教學方法及教材,設計最適合本校學生程度之教材。
2. 透過近距離觀察學生學習樣態,使教師更了解自己的學生,進而能調整教學及評量方式。
3. 因應107課綱來臨,教師須合作開發新課程,本社群正好提供良好溝通平台。
|
學校推動學共遇到的困難
|
請用文字描述
1. 因學共備課及觀課模式與傳統教學大相逕庭,對部分教師易造成心理衝擊,故執行時常需低調為之。
2. 硬體設施較為不足,本校無空間較大的教室供觀課使用,必須用一般教室進行,空間較為狹小。
3. 實施學共時必須稍微放慢教學速度,以提供學生足夠時間思考及討論,惟授課時數有限且進度壓力大,不能每課都以此方式進行教學。
|
希望臺北市學共平台建置那些資料
|
臺北市擬將建置學共資訊平台,整合成果,提供學共業務承辦人、推行學共教師可參考運用,目前預計建置的項目如下,請勾選或增加建議資料
þ學共課程
þ行政需要的資訊(家長說帖、觀課及議課相關表格)
þ教師課程設計及提問設計範例
|
貳、以下資料請填寫102-104學年度(104學年度請填寫至12月底)
※請提供近三年學校辦理學習共同體活動成果(表格不足請自行增列):
【增能活動—含讀書會、工作坊、演講或校際交流參訪】
學年度
|
日期
|
活動名稱
|
參與人數
|
103
|
2014.03.18
|
學習共同體的一與多---跨科合作與藝能科教學分享
|
28
|
103
|
2014.04.14
|
學習共同體研習--合作式學習?學習共同體?
|
12
|
104
|
2015.11.11
|
由翻轉教學與學習共同體談高中數學的教學與評量
|
34
|
【公開授課/觀課、共同議課—含校內外】
學年度
|
日期
|
觀課形式
|
觀課科目
|
授課教師
|
參與人數
|
103
|
104.01.04
|
■校內
■校外
|
英文
|
王詠瑜
|
40
|
104
|
104.12.21
|
■校內
|
英文
|
張建斌
|
20
|
104
|
104.12.28
|
■校內
■校外
|
英文
|
王詠瑜
|
30
|